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义民:乡村振兴不是刷白墙种花草,而是要有产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食品包装上那些生产日期,有的藏在缝隙里,有的字小得别说是老人,年轻人都看不清。我去年的这条针对食品标签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应。”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扎根乡村,他的建议就是来源于村民的反映。今年两会,他又带着大家的嘱托和期盼,把“民声”带到了北京。他认为,乡村振兴不是刷白墙、种花草,最要紧的是抓好乡村产业。
问题被看见得以解决,就是当代表最开心的事情
去年两会,张义民提出的一条“关于规范食品标签、统一标注方式的建议”,源自与村里老人聊天。他们反映,现在去超市买东西,包装上总是找不到食品生产日期。张义民不但问了其他村民,他还一家一家超市跑去验证。
“确实,生产日期标注的位置各不相同,内容不够清晰,字体大小也是各说各的。”张义民就此形成了一份建议,希望进一步规范食品标签,统一标注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地找得到、看得清。
让张义民颇感意外的是,大会还没闭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反馈电话就打来了,工作人员与张义民交流了建议细节。当年3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发布:“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使用最小高度不小于3毫米、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3∶1的文字、数字、符号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您建议规范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方式,加强食品标签监管,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高度赞同。”2024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张义民的建议这样答复说道,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尽快出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食品标签监督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改进食品标签标注内容和方式,让消费者能够清晰识读食品标签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把基层的声音带上北京,能得到及时呼应和解决,这就是当代表最大也是最开心的事情。”张义民始终把基层民意记在心里,那些建议也自带浓浓的“泥土气息”。
乡村振兴不是刷白墙种花草,而是要有产业
“我准备提出两份建议,分别是聚焦加强乡村产业促进法立法,以及出台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今年,张义民将继续把村里百姓的呼声带到全国两会。
农村要发展,但由于土地性质的原因,能使用的资源极为有限,张义民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上海郊区尤其突出。如何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让产业更兴旺,让村民们实现长效增收,必须有办法。
如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张义民认为,就是“产业新、质量高、收益大”、能实现乡村自我造血的能力。“乡村振兴不是刷白墙、种花草,关键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最要紧的是抓住乡村发展中的灵魂——产业。这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扎根乡村多年,张义民深信,农村一定要有产业才会兴旺,而且,乡村产业也在安排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蓄水池”作用。
相对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和企业,乡村产业虽然有了不少政策加以扶持,但乡村产业在获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上较难,同时,一些法律相对比较宽泛,无法精准、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也难以体现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特殊性。因此,张义民建议,制定《乡村产业促进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其地位作用并加以培育、扶持和规范,从立法宗旨上注重促进、引导、保护、规范乡村产业发展,增强政策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依法维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与现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如果农村仅仅是墙上的画多了,花草美了,老百姓一摸口袋,钱还是没多,那只能说明造血功能还不通畅。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产业,给乡村带来特色,迎接更大的发展机遇。”张义民说。与此同时,他还要继续关注有关农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干事创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