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进园区”渐成潮流,让青年人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在全民阅读之中,其实青年读者本应该成为主力。但是忙于事业与家庭的他们有时候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渴望阅读,却未必有空。于是便有了徐汇区虹梅街道“书香进园区”系列活动在漕河泾开放区的开启。把优质的图书和讲座送到青年白领工作岗位的“隔壁”,让阅读唾手可得。
▍ 在工作岗位“隔壁”听讲座,阅读不再“奢侈”
此次给青年读者主讲的是经济学家王德培,他刚刚由上海远东出版社推出了新书《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分享会上,王德培重点谈及去年至今一直很热的话题——人工智能。王德培说,2024年,ChatGPT的出世让世界为之震撼,而在2025年初,国产的DeepSeek又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解决了中国在算法、算力方面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令国人为之振奋。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还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将深入各行各业,对旧生产力釜底抽薪,颠覆旧的生产模式,最终倒逼整个社会的转型。”王德培说,“如何应对这样的颠覆,进而适应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社会、新生产模式,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企业亟须应对的时代挑战。”
90后读者朱小姐所在的公司就在漕河泾开发区里,从单位走到举行讲座的漕河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也不过3分钟路程。她告诉记者,读书会一般会在工作日的中午或者下午举行,这时正好都是大家稍微空闲的时间,可以忙里偷闲来听听讲座,读一会儿书,这样的“奢侈”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讲座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专家会将最精华的内容分享给白领,推广阅读,可谓煞费苦心。”
▍ 让青年人在办公室里就能闻到窗外的书香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书香进园区”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现在,上海各大园区都是青年人汇聚之地,青年人是全民阅读的主力群体,他们大多渴望阅读,但又因为要忙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又觉得阅读遥不可及。把优质的阅读内容送到园区,让青年人可以在工作的间隙也能感受到阅读之乐,这是目前不少街道、出版社和书店在力推的行动。
“上海流动书房”是一辆装满了书的别致的商务车。最近这间书房开到了长阳创谷园区,引起了很多白领的围观。中午的时候流动书房前排起了长队,很多青年人都争相选书和购书,甚至在排队的时候还一起讨论最近阅读的体验。记者了解到, “上海流动书房”项目会不断转场,而经济园区也是他们重要的服务场所,把书送到青年人工作场所的门口,让他们在办公室里就能闻到窗外飘来书香,这其实也是“书香进园区”的一种形式。
不过据记者观察,“书香进园区”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文化讲座。记者最近就参加过另一场园区里的讲座,时间就定在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不少青年白领吃了午饭,有的嘴里还含着饭就来听讲座了,而内容也是主讲人专门为青年人定制的。这是一场有关上海建筑史的讲座,前面40分钟是作家主讲,后面20分钟是交流,1个小时刚刚好,听完讲座就可以去上班。吃饭、阅读、休息和工作都不耽误,这也是“书香进园区”的一个特点。
当然,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王德培就表示,他这次到漕河泾开发区,一方面是带着《中国经济2025》来和青年读者交流,但另一方面青年读者的很多想法也给了观察社会的启发,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是十分有益处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