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将磨了一年的建议带去北京,全国人大代表陈达:数智监管“预付式消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张弛/图 施培琦/视频
预付式消费模式在教育培训、健身美容、零售服务等领域快速普及,但随之而来的商家跑路、资金挪用、维权困难等问题频发。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智慧能源展部经理陈达重点关注“预付式消费”问题。她提议,通过数智化平台监管,既从付费前的第一道关口就为消费者权益上保险,又能“以用带治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打磨一年多的建议“瓜熟蒂落”
数据显示,全国预付式消费经营主体已接近市场主体总量的30%,超过4000万户,年度交易额已接近社零总额的25%,超过10万亿元,但投诉、“暴雷”事件时有发生。
陈达自身也碰到过健身房跑路致使卡里的钱追不回来的情形。自身或许会因维权成本过高而懒得弄了,但那么多群众共同的烦恼就这样不了了之、置之不理吗?与此同时,行业运行混乱,对经营、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也会造成巨大压力。陈达一直在琢磨该有什么办法将这一民生问题一追到底。
2024年初,陈达列席参加上海市人代会关于城市治理的专题审议时注意到市人大代表王海波也同样呼吁关注规范预付卡乱象。“我当时就被‘击中’了,专题审议结束后特地在门口等他,想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规范预付式消费。”
就这样,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一位市人大代表联动了起来。王海波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首席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不少预付卡商户跑路的案例,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经济损失都没办法挽回。陈达与王海波沟通了好几回,达成了不少共识:“规范预付式消费,既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要考虑企业利益,让认真经营的商户有更好的营商环境。”
一年前的此时,想法还不尽成熟,陈达并未急于把这份建议带到当年的全国两会。她想再精心打磨下,多做些调研,对建议内容的可行性再行推敲。
此后,陈达走访了不少企业商户、相关行业部门,也同消费者以及法律、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坐在一起研讨,最终“瓜熟蒂落”,形成了今年带去北京的这份“关于数智动态监管预付式消费的建议”。她希望,通过数智化平台动态监管发卡企业,让消费者在充值消费前可以查阅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通过数据分析帮消费者避雷。
用数智监管方式促进预付式消费
预付式消费本质上是基于经营者信用且商业属性和金融属性相互交织的市场交易活动,因此,进行经营者信用管理是必然要求。但现实情况是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信用管理机制缺失、信用信息披露不充分、信用风险难测、信用约束严重不足、恶意欺诈行为频发且难以有效处置,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就此,陈达建议,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建设预付式消费联盟链及其配套平台系统,构建覆盖全国的分布式网络,并利用智能合约、分布式数字身份、隐私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效能。
“运行逻辑是将区块链共性支持平台提供的资源及能力充分应用于预付式消费活动、场景、业态、生态的监管服务之中,从而解决预付式消费存在的信任问题为指引,以提供一个安全、透明、高效的经营消费环境为手段,以促进产业拉动、协同发展、数实融合,保证数据流转交互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并支持预付式消费业务顺畅运行,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政府和市场的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难题,使预付式消费焕发新的生机。”陈达说。
在她看来,如果消费者通过这样的平台系统便捷扫码就可以查询到企业信用档案、租约期限、投诉黑榜等重要数据信息,那么,就能用市场机制倒逼行业洗牌,让消费者既有一个科学的、自主的、理性的判断选择,商家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促进自己的经营。“可以说,这种‘以用带治理’的方式,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既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优质的商家而言也会进一步脱颖而出,这是双向的益处。”
陈达建议,可以选择上海等省市作为预付式消费数智监管服务模式试点区域,给予政策支持和评估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并针对预付式消费数智监管服务成熟模式,开展广泛宣传和主题活动,提高社会共识,促进预付式消费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张弛/图 施培琦/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