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连续三年为童食健康发声,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建议加强校园餐营养均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去年年初,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提交的《关于关注童食健康,预防儿童肥胖性早熟蔓延的提案(02197号)》荣获了2023年度全国政协好提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再一次为童食健康发声,建议加强校园餐营养均衡。据悉,这已经是她第三年聚焦童食健康话题。
校园餐食材种类相对单一,部分存在菜品搭配不合理现象
少年强则国强是郁瑞芬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校园餐作为我国中小学生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均衡直接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认为自己有必要为孩子们的健康餐饮多说几句话。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餐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校园餐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国校园餐在营养均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查阅资料时,郁瑞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数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5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等摄入量不足,油、盐却摄入量过高。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为8.5%,超重肥胖率为19.0%,呈现出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的局面。
郁瑞芬认为,这与校园餐的营养质量有一定关联,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而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于农村,地区差异显著。
“营养搭配不合理是首要的问题症结。”郁瑞芬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资源限制,校园餐的食材种类相对单一,蔬菜、水果、奶制品等摄入不足;部分学校食堂存在重口味、轻营养的现象,菜品搭配不合理,蔬菜、水果、奶类等摄入不足,难以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建议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提升校园餐质量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是不是爱吃校园餐,和他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郁瑞芬建议,要提升校园餐烹饪水平和营养搭配能力,比如加强对校园餐厨师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烹饪技能和营养知识水平;定期组织营养知识培训和烹饪技能竞赛,提高校园餐的口感和营养搭配。再比如加强校园餐食材采购管理,建立严格的食材采购制度,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安全性和营养品质;加强对食材采购源头的监管,建立食材追溯体系,实现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同时,鼓励学校采购本地、当季的食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营养流失。“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营养食谱的在线制定、发布和调整,方便家长和社会监督。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收集学生的饮食反馈,及时调整食谱,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她还建议,学校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素养。
不光是建议学校方面要发力,她认为,家长也要参与校园餐的监督,对校园餐的质量和营养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总结推广各地校园餐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校园餐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除了学校和家长外,郁瑞芬也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的想法。她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门应联合制定《校园餐营养标准》,明确校园餐的营养要求、食材种类、烹饪方法等,为校园餐营养均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校园餐的投入力度,提高校园餐补贴标准,为改善校园餐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我认为,加强校园餐营养均衡,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各界合力为孩子们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校园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郁瑞芬呼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