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许忠:强化音乐版权保护,为优秀传统文化原创作品“走出去”护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有感触。我建议,要强化音乐版权保护,为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的蓬勃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优化保障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作品‘走出去’保驾护航。”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
音乐产业健康发展要有坚实的司法保障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许忠认为,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
对此,许忠带来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要强化音乐版权保护,为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的蓬勃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优化保障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作品“走出去”保驾护航。
“首先是建议深刻把握艺术发展规律,以有力措施保障音乐产业健康发展。”许忠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优化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中,音乐因其创作难、复制易、传播快的特点,面临着严峻的版权保护挑战。AR和AI技术的兴起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机遇,但也引发了复杂的版权保护难题。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对创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与激励,更是维护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他看来,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许忠举例说,此前,上海检察机关成功办理了一批制售盗版车载音乐U盘、光盘的刑事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027万余元。被告人未经著作权人授权,非法复制音乐作品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严重侵犯了音乐著作权。上海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此类黑灰产业,明确这已不仅仅是侵权行为,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音乐版权领域的秩序,为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为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他建议,为进一步强化音乐版权保护,有关部门继续深挖音乐领域的黑灰产业,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用好数字技术完善数字版权法律监督体系,维护音乐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充分发挥音乐集体组织等机构在版权保护中的桥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与法律监管的有效结合。
赋能护航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
在优化保障机制上,许忠建议,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护航。
“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今年两会前,许忠还参加了上海文代会,对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时代内涵,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我认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不仅要成为本土实践的典范,更要借助自身的国际地位,将融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原创作品推向世界,让音乐艺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许忠说。
如今,经过一代代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中国的交响乐已经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原创歌剧走向世界,甚至让不同国家、语言的人演奏和演唱,更需要用专业的精神、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去探索与开拓。这是许忠的夙愿,也正在为此深扎和孵化。
就此,许忠建议,要在原创作品“走出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对标国际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机制,它能够为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因而,他也建议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强文艺作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保障和专业指导。
“上海作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重要实践者,希望各方进一步强化版权意识,高度重视推动艺术创意和舞台科技创新的结合,营造最佳艺术生态,让真正的专业人士把各自专业特长能够全面运用到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有效保护我国音乐作品知识产权及艺术家合法权益的方法,为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赋能与护航。”许忠期待地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