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语言叙事”重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舞台剧《变形记》正在热演
2025-03-14 文教

剧照。 尹雪峰/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改编自卡夫卡同名小说的舞台剧《变形记》目前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热演,这部作品由英国导演里奇·鲁斯克领衔跨国团队,以“非语言叙事”重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并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荒诞的世界。通过主人公的“变形”,舞台剧不仅探讨了异化与身份的主题,更将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首演现场反响热烈,观众纷纷表示被其震撼的舞台效果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所打动。该剧将持续上演至3月30日。

  ◆  超现实舞台设计,串联异化之镜  ◆  

剧中,演员以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替代传统台词,将主人公从“人”到“虫”的异化过程撕裂成具象的疼痛——扭曲的关节、痉挛的肌肉、在管道中爬行的脊椎,每一寸身体的变形都是对现代社会规训的无声控诉。导演里奇·鲁斯克坦言:“当格里高尔无法再以人类语言沟通时,我们选择让剧场本身成为他的发声器官。” 

但请相信,舞台上那些扭曲的肢体,不是单纯的苦难展示,而是对“社会规训之壳”的挣脱。那些被削去的棱角、被压弯的脊椎、被驯化的表情,或许正悄悄长在你我身上——就像坐在你隔壁工位的同事,或是每天和你聊天的朋友,他们的西装下可能都藏着未完全成形的甲壳。在剧场里,我们可以用心脏的共振,一起锈蚀这座城市的齿轮;用扭曲的肢体语言,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星光。

舞台设计是本次舞台剧《变形记》的一大亮点。导演与舞美团队通过蜿蜒的空调管道和裸露的水管,构建了一个工业迷宫般的家庭空间。这些管道不仅是布景,更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表达。随着主人公变形的加剧,管道逐渐成为他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同时也象征着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束缚。

灯光与音效的巧妙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舞台的沉浸感。当格里高尔躲入管道时,阴影与呼吸声交织,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观众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绝望。“这些管道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亲情裂痕的具象化。”舞美设计解释道。

    导演发起百年追问,探求现代人的困境  ◆  

导演鲁斯克在创作阐述中表示:“卡夫卡写的是1915年的甲虫,而我们呈现的是当代人的生存图景。”剧中,原著中的“家庭经济链条”被置换为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境:职场竞争压力、代际情感矛盾、社会规训与自我实现的冲突等。舞台设计上,暴涨的虚拟数据流与实体管道交织成双重枷锁,象征着现代人在“理想”与“责任”之间的撕裂与挣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创作团队将卡夫卡与父亲的书信碎片植入剧情,展现了东亚家庭中典型的父子关系:父亲威严的训诫、沉默的餐桌对话,以及子女在传统孝道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痛苦抉择。这些场景不仅揭示了代际情感的复杂性,也折射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压抑与家庭权力结构。导演里奇·鲁斯克表示:“父权制度既是情感的纽带,也是无形的枷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探讨这种制度如何塑造了个体的身份认同,又如何成为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部分。”

百年之前,卡夫卡想要焚烧的手稿,终究未能吞噬这只甲虫的寓言;百年之后,当舞台上的金属管道轰鸣着卷起飓风,我们终于看清:格里高尔的甲壳从未真正消亡,它只是化作千万张现代人的生存面具——有人戴着它挤进早高峰的地铁,有人借着它藏起深夜的崩溃。这场持续18天的演出,是“变形仪式”,也是对当代人生存境遇的锋利叩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