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新修订“办法”3月15日起施行
资料图。记者 刘春霞/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学生每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拓展课、艺术团排演、艺术观摩等)不少于2小时,努力建设“一校多品”……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艺术工作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市教委近期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对《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办法》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
◆ 全面提升中小学校艺术工作水平 ◆
新《办法》明确,本市各中小学校要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美育课程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挖掘美育特色资源,丰富学校美育课程内容。加强美育学科研究水平,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研究,推出一批优质美育课程并增加其覆盖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美育课程资源建设,推动学校美育课程资源的整体优化。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市将继续加强市级高水平学生艺术团联盟及中小学市级学生艺术团管理与建设,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各中小学校要加强以“四团一队”(合唱团、舞蹈团、戏剧戏曲及美术社团和中西乐队)为主的学生艺术社团、兴趣小组建设,建立艺术实践制度,科学制定艺术实践计划,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服务、双休日及寒暑假等时间参加艺术实践,为有艺术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提升艺术水平创造条件。学生每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拓展课、艺术团排演、艺术观摩等)不少于2小时,“一条龙”内学校学生每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需达到3.5小时。
在艺术展演方面,将继续完善市、区、校三级艺术展演活动,推荐优秀节目(作品)参加全国展演现场展示。加强校内外联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提高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
《办法》明确,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中小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
◆ 优化本市学校艺术项目布局 ◆
《办法》要求,各中小学校要不断丰富艺术项目类型,不断强化艺术特色,努力建设“一校多品”,逐步形成品牌特色,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每所小学和初中开展4种以上、高中开展5种以上艺术项目,引导学生养成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习惯。
在项目布局方面,按照教育部中小学艺术展演项目设置,结合实际,延续在全市范围内加强艺术项目统筹布局,其中,中西器乐(含管乐、弦乐)、合唱、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朗诵)及美术(含书画、篆刻、设计)5个项目为各区必选的布局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
按照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加强不同学段学校间艺术项目布局统筹。原则上,由1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阶段学校按照项目与至少2-3所初中、4-6所小学共同组成一个基本的学校艺术项目“一条龙”布局单位。每个区应确定不少于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校承担1-2个艺术重点项目的“一条龙”布局建设任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不足5所学校的区,可依次在市级艺术教育特色高中阶段学校、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布局艺术项目。
◆ 构建形成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根据新《办法》,各中小学校应坚持面向人人,深入挖掘和发挥学校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营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做好不同学段学校间艺术骨干学生培养和衔接等工作。
高中阶段学校要积极探索大中小衔接的跨学段艺术教育,形成“特色共建、理念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并进”的美育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探索艺术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挖掘各学科的美育因素,帮助高中阶段学生艺术爱好和艺术特长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办法》明确,本市将进一步完善艺术骨干学生高中阶段培养机制。各“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对按照择优原则通过艺术专业测试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艺术骨干学生按计划足额录取。其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收艺术骨干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达到当年度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分数线不低于当年度相应录取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骨干学生投档录取工作在自主招生批次完成。“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艺术骨干学生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同一“一条龙”布局单位内的初中学校。
自2025年起,各“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按本办法开展艺术骨干学生的招收培养等工作。
《办法》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兴趣,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