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大学携手“红途”:推出十条线路将城市红色血脉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用好用活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3月22日,在面向开放教育全系统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上海开放大学与“红途”平台联手推出2025年“行走的思政课堂”10条线路。学子们在行走中浸润,在学习中提升,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行走的思政课堂”由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新闻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共同打造。此次与“红途”平台共同推出的10条线路分别是“星火初心”“红绣滨江”“红筑薪传”“苏河织梦”“科创之光”“暗夜前行”“风云沪滨”“城市秀带”“烽火峥嵘”“文脉新章”。行走路径覆盖杨浦区、静安区、普陀区、松江区、徐汇区、黄浦区、长宁区、宝山区8个区,共设计38个打卡点位,“点”“线”“面”的精心设计凸显上海城市红色血脉与“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
这些线路各具特色,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星火初心”线路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启程,沿途经过多处革命遗址,最终抵达中共一大纪念馆,生动再现了党的初心与奋斗历程;“红绣滨江”线路以秦皇岛路码头为起点,沿着杨浦滨江徐徐展开,展示了百年工业变迁与红色文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红筑薪传”线路依托石库门建筑,串联起毛泽东旧居、中共二大会址等重要地标,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还蕴含着丰富的建筑美学与城市文化保护价值;“苏河织梦”线路从顾正红纪念馆出发,沿着苏州河普陀段前行,梳理出百年工运与城市发展的脉络;“科创之光”线路则将长三角 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等纳入其中,展现松江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卓越实践成果。
此次上海开放大学与“红途”平台的联手,将同步在“学习强国”“随申办”等系统上线,打通“随申办”+“红途”线上预约双通道,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一网统管”、红色文化应用“一网通办”、红色文化载体“一站服务”和红色文化资源信息“一站共享”。依托线上思政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线上打卡学习、情境模拟学习、直播、互动课堂等多样化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思政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焕发新活力,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教育理念。
将学校办到城市社会中,打造“全民思政”品牌。记者获悉,活动对象不仅包括上海开放大学在校大学生,也将覆盖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大学和城市各个角落的学习者群体,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网络思政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凝聚红色文化育人的现实合力,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的综合效用,彰显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同时,学校还将新设立激励机制,对完成学习任务者颁发证书,所获学分计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并可参与学习积分兑换活动,提升学习者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