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去年达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
2025-04-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正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上海浦东,继续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创新生态。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年增长近300亿元。

4月9日,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暨第六届BIONNOVA生物医药创新者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上,《2025张江创新药企全球竞争力TOP15》和浦东生命科学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体正式发布。

  ◇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  ◇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一直以来,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硬核产业发展,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体系化推进,张江作为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目前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年增长近300亿元)。一方面,创新产品加速上市,2019年以来,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占上海3/4),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上海58.5%),今年已获批上市2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细胞基因保持先发优势,全国共有6个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浦东有3个;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创新产品“走出去”,已有3款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在欧美、日本等主流市场获批上市,一大批创新医疗器械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浦东成为跨国药企创新产品首发地,已有2款全球同步研发的产品率先在我国获批上市,实现“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注册”。

下一步,浦东将优化全链条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浦东服务”金名片,进一步活跃产业生态、赋能创新发展,为浦东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新”力量,做出“新”贡献。

  ◇  “从坐着等到走出去”  ◇  

在全球创新发布环节,《2025张江创新药企全球竞争力TOP15》和浦东生命科学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体正式发布。

为展现张江创新药企全球创新实力与核心竞争力,《2025张江创新药企全球竞争力TOP15》重磅揭晓。该榜单从上市产品、在研产品、临床试验和医药交易四大维度展开全面评估,评选出迪哲医药、和铂医药、和黄医药等15家“张江本土培育”企业,并在论坛现场向产业界展开集中发布和推介。

基于2024年发布的《浦东生命科学产业生态服务图谱1.0》,在这些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张江持续拓展深化,汇聚破解产业协同壁垒,激活创新势能,在现场启动浦东生命科学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体,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相关主体共同上台按下启动键。

峰会上,华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威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常常会遇到现有医疗设备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不久前,华山医院的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运动呼吸训练时,发现已有的呼吸装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无法有效解决临床问题,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产生了一定阻碍。

察觉到这一临床痛点后,华山医院迅速与浦东张江取得对接。在浦东张江的支持下,仅耗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成功锁定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研发生产的企业。令人欣喜的是,新设备的原型已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之中,这将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正是通过多方协同的方式,我们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刘威副处长表示,之前是坐在办公室等专家,到现在主动走出去、帮助专家和企业对接,最终切实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这个变化是巨大的。

  ◇  搭建产学研深度融通的国际化桥梁  ◇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经历技术突破、跨界融合与国际竞争的多重变革。从精准修复到再生革命,不断优化更迭的生命科学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生命极限。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代表性技术。从CAR-T疗法到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细胞与基因治疗不仅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更是重塑了肿瘤、遗传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格局。汉诺威医科大学胃肠病、肝病及内分泌科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诺威医学院肝病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主任Michael Ott(迈克尔·奥特)教授现场分享了“基因与细胞治疗重塑肝病临床实践:从精准修复到再生革命”的主题报告。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生物医药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国际市场,链接全球生态。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这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作为浦东新区倾力打造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交流会议平台,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以构建全球创新共同体为使命,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通的国际化桥梁,贯通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转化的全维赋能生态,在张江对话全球、聚会全行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见证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他表示,过去十几年来,有不少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是跟踪创新,但现在做原创的时机已经到来。

“我们将来的交叉融合,实际上时机已经到来了。这个时候政府也好、投资人也好,假如能够把这些力量汇集起来,我们的原创一定会到来。”马大为院士表示。

4月9日下午、4月10日全天,22场平行论坛同步推出。其中:10场前沿分享细分论坛围绕抗体与多肽药物、新靶点小分子、细胞与基因、核素药物等热门技术领域展开研讨;12场产业链支撑细分论坛围绕工艺优化提升、药包材与递送、临床与商业化进行分享。

据悉,本届峰会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支持,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