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小小银球,这所小学的校园乒乓球比赛点燃学生热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小伙伴在场边加油助威,参赛选手在球台两端奋力拼杀,获胜者收获金牌和奖状……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巨一杯”校园乒乓球比赛,点燃了所有学生的运动热情。
此次校园乒乓球比赛,是巨一小学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第十七届“乒乓文化”主题活动开展的。为了让比赛有序开展,学校学生发展部与体育教研组精心设计和组织了分层竞技与互动:一年级举行团体运球赛,二年级举行个人和团体颠球赛,三至五年级则开展校园乒乓球比赛。
校园乒乓球比赛点燃了同学们的运动热情,课间,一、二年级学生纷纷拿起乒乓板练习运球和颠球;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则挥洒汗水、在乒乓桌前挥拍与对手一决胜负。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还以“课程融合”为特色实践路径,通过学科联动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创新育人场景,为全校学生打造了沉浸式乒乓运动体验。
比如,乒乓课上,各班学生在乒乓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了预选赛;少先队活动课上,大队辅导员运用学校乒乓思政课程读本《做乓乓响的中国人》中的绘本对全体学生进行观赛礼仪教育;劳技课上,同学们与教师共同创意和制作啦啦队道具,增强比赛氛围;语文课上,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创编啦啦队口号,烘托比赛气氛。
乒乓比赛现场也是热闹非凡,一年级参赛选手绕障碍物托球运球,二年级参赛选手原地一分钟颠球,三至五年级的总决赛则异常激烈。比赛过程中,每位选手分别聘请学校专业乒乓队员作为自己的教练,赛场上“小教练”们也积极为选手出谋划策。此外,赛场上的裁判和解说员也都由乒乓校队成员担任。活动中,学校乒乓队员的表演赛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两位专业乒乓球教练为全体学生讲解了球员在比赛中展示的高难度技术要领。
作为一所被誉为“乒乓冠军的摇篮”的百年老校,巨一小学从1959年开始就开展了乒乓启蒙教育,走出了陆元盛等十余位世界冠军。近十年来,除了让每位学生都掌握乒乓球技能,巨一小学还努力“耕耘”乒乓文化,注重对乒乓文化的探究、对乒乓精神的传承。学校以学科融合方式将“乒乓”从单一的体育项目衍生为文化传递和精神传承的校本特色课程。2022年,巨一小学以课题为引领,初步建构了巨一特色的乒乓思政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体系。
学校方面介绍说,长期以来,学校以乒乓特色为载体,在体育教育领域成果显著,注重体能训练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此次第一届“巨一杯”校园乒乓球比赛的成功举办,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学生不仅提升了运动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体育精神,真正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未来,学校将秉持“守护童心”的教育理念,继续擦亮“乒乓”品牌,持续丰富校园生活,让乒乓运动融入学生生活,让乒乓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底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