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的120种新出版著作揭晓,“桃李书屋”可近距离触摸学术前沿成果
2025-04-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距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还有40天之际,4月17日,复旦大学120种新出版著作推介发布暨赠书仪式在文科图书馆卿云书房举行。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向杨浦区“桃李书屋”捐赠120种新著。“桃李书屋”由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这批新著将进一步充实书屋的“复旦专架”。

去年11月,学校启动对120种著作的征集,历时数月,经过多轮征选、评审,从200余部作品中精选出120种凝聚复旦学者智慧结晶的著作。以“传承学术根脉、开拓思想疆域”为内核,这些著作全景展现学校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群的创新活力与人文底蕴。

这120种书是如何选出的?据介绍,在各部门、院系的反复推敲下,确定四项标准:一是时间新,120种著作均为近一年来出版的新作;二是学科广,以人文、社科为主,同时覆盖理工和医学等多个学科;三是作者多,入选著作均由复旦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编者,且同一作者有多部著作的,最多选一种;四是影响大,著作带有针对特定领域论题的深度研究特征,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突出。

此次,在捐赠给杨浦区“桃李书屋”的著作中,不少著作扉页上已经写上了作者寄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教授在新著《医学病原与免疫基础》扉页上写下“希望本书成为医学生探索病原与免疫学基础的钥匙”,这是对学子建立扎实基础知识的谆谆教诲;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士心在《学神的习惯》扉页留下的字里行间是对终生学习理念的倡导:“献给每一位终生学习者!”

对复旦精神代代传承的期盼、对民族未来的期盼、鼓励读者通过阅读增长智慧、对学术探索和教学育人的精益求精、给复旦后辈的殷殷嘱托、献给复旦百廿的祝福、对学习个体主动性的激励等都留在了笔墨里。

“桃李书屋”由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这批新著将进一步充实书屋的“复旦专架”,市民可前往平凉路街道图书馆“桃李书屋”阅览,近距离触摸学术前沿成果,分享迎接复旦建校120周年的喜悦。

另外,在作者对谈环节,新闻学院教授孟建、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蔡翠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陆一围绕各自新书和学科发展开展讨论,对谈由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主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