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湿地空间未来是怎样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给出答案……
2025-04-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刘晶晶

周末去城市湿地搭个帐篷、带上宠物四处走走……当下,无论是郊区还是城镇的湿地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周末“打卡”的好去处。对于市民来说,“打卡”结束后,他们除了感叹上海湿地让他们度过了愉快的周末,不免也会有些其他问题:除了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还有哪些离家近的湿地?上海湿地空间总体格局是怎样的?上海湿地空间有哪些系统治理方式?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文简称为市规资局)牵头开展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研究并于4月29日召开了宣传推介会,对上海湿地空间做了详细的推介。

“滩水林田湖草荡”都是湿地

治理与营造都是重点工作

本次研究以《湿地公约》中的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彰显人湿共生、城水共融。研究以“湿地空间”(包含水田、森林沼泽、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多种类型)作为全口径湿地统计对象,识别本市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湿地占比约65%,郊野湿地占比约32%,城镇湿地占比约3%。从空间形态特征看,六成以上为河口近海湿地(南汇东滩、崇明东滩、九段沙等),其余主要为湖泊湿地(淀山湖等)、田野湿地、河流湿地、小微湿地等。

根据“上海2035”总规确定的总体空间布局和生态网络格局,结合区域水系、水网特点和城镇功能要求,系统谋划市域湿地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形成“一域、五区、多脉、多环、多类型”的湿地空间结构。

“一域”指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四水交汇、以水兴城、水城共融的独特地理区域。“五区”指受长江、太湖、东海、杭州湾和中心城区不同水动力作用,呈现“江洲、湖荡、海潮、湾岛、城园”五种特色鲜明的湿地空间肌理和格局。“多脉多环”编织蓝绿生态网络,其中“多脉”指串联各大湿地水乡片区的骨干河脉,“多环”指外环绿带和新城绿环等蓝绿一体的湿地环带。“多类型”指江、湖、海、湾、城彼此交织、相互作用,形成多尺度、多样化的十五型湿地空间簇群。

市规资局强调,在未来的工作中五大片区十五型将分区施策,对湿地进行四级强度的分级保护利用。一级、二级湿地空间主要对应一类、二类生态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湿地,包括国家级、市级重要湿地。这两级湿地将实施最严格保护,原则上禁止影响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三级湿地空间主要包括骨干河道、水田、涵养林等生态区域内的湿地空间,四级湿地空间主要包括中小河道、附属湿地、小微湿地等。对这两级湿地将科学规划利用,让它们承载多元融合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面向未来,上海正努力实践顺应自然规律,基于自然方法着力提升湿地功能。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维护湿地空间自然本底。突出人民至上,着力提升湿地意境和吸引力。促进湿地进城入村到“家门口”,营造全民可亲近、可享受的湿地氛围。

“六个一”并举

助力美丽上海建设

之后的一段时间,上海湿地空间的规划工作将主要围绕“六个一”展开。

形成一份湿地空间规划指南。持续深化湿地空间规划研究成果,衔接湿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进一步细化研究湿地空间营造在详细层次规划中落实传导,明确高品质湿地空间规划设计要求。6月底前,将发布《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指南》。

推进一批湿地空间行动试点。结合美丽上海各条线工作任务,协同各部门开展河道整治、林地建设、村庄建设、土地整治、土方综合利用等专项工作,推进一批湿地空间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首批推进约20个湿地空间营造试点。

出台一份湿地空间营造指导意见。重点聚焦行业标准的协调问题、空间资源的配置问题、资金成本的平衡问题,确保各部门在湿地空间保护与发展问题上凝聚共识,找到湿地空间营造项目落地实施的政策突破口。

建立一个湿地空间实施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三师”联创机制优势,整合湿地、生态、景观、建筑、规划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各条线部门资源调度能力,发挥区镇政府主观能动性,结合各委办局近期专项工作,针对湿地空间形成推进机制,集中政策资金向试点项目投放,推动打造一批高品质湿地空间示范样本。

完善一个湿地空间管理应用平台。加强部门协同共享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将湿地空间调研普查数据、保护监测、空间营造成果纳入“量子城市”平台,在“一张图”上开展湿地空间项目规划实施管理,鼓励全社会参与湿地空间发现、保护、策划与使用。

开展一系列湿地空间宣传推广。在本次宣传推介会中公布了3大类13处的首发推介点。具体包括:金山枫泾新元村湿地、松江天马山翁家浜湿地、金泽西岑山深村湿地、崇明区麋鹿苑湿地、青浦区淀湖村湿地、青浦区无忧岛湿地、嘉定区葡园曲水湿地、金山区水库村湿地、浦东新区红窑湿地、浦东新区黄楼湿地、世博江滩湿地、长宁生境花园小微湿地和崇明东滩湿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