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次元产业品牌日举行,发布“青春小店”主理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郭容/图
1923年5月10日,中国首部动画广告片《暂停》在上海卡尔登戏院首映,开启国产动画纪元。102年后的同一天,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品牌日活动在政学路128号C楼剧院举办,成立“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联盟”,发布《“青春小店”主理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杨浦区跨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等。相关单位领导、国内外行业机构和跨次元企业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B站up主等350余人参与活动。
赋能青春经济
招募百名“青春小店”主理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今年3月,《上海共青团推进青春经济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团市委与市文旅局、市商务委等职能部门密切沟通,同时,走访调研团各区委,指导建立青春经济“一区一策”,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实施方案》在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的共振中,帮助品牌走好特色化之路,让我们的小店更有活力、更具韧性。”COMIPLUS+主理人冯凝华告诉记者,为了吸引青春“流量”,COMIPLUS+为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爱好者提供多元IP体验活动和衍生品周边,极大满足了青年群体的国潮文化热情。
前不久,团市委发布七条上海“青春小店·探潮”计划City Walk打卡线路,围绕金山区枫泾古镇设计的线路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主要是看准了乐高乐园的‘网红效应’,让更多青年打卡的同时,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团金山区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未来,我们会围绕更多青春小店开展调研交流,用心用情为青春经济发展赋能助力。”
近期,团市委将招募100位“青春小店”主理人,并面向他们免费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主要针对小店主理人经营中的政策困惑和能力短板,邀请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市场监管、经营税收等法规政策开展解读,邀请信息技术行业人员讲授人工智能和轻量信息化技术在经营中的应用。同时,为了让小店主理人能够对经营业态有更宏观的了解,培训还将邀请智库研究人员围绕青年消费行为分析、兴趣热点追踪等话题同大家交流,邀请文旅行业人员聚焦“青春小店”融入全市文旅发展大局提供新思路。此外,团市委还在培训中安排了丰富的交流互学活动,构建促进跨业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青春小店”主理人搭建平台。
据悉,团市委基层工作部将于近期通过各级团组织发放招募通知,面向全市“青春小店”主理人开展招募工作。
政策引领 联盟聚力
全面擘画产业集聚蓝图
“上海作为文化的高地,从跨资源内容创作来看,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内容交相辉映,海纳百川的城市基因也利于形成对新兴文化形态的包容力,吸引着国内外跨次元领域的优秀人才。”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致辞时指出。
活动现场,“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市文旅局、市商务委、团市委、杨浦区政府相关领导,哔哩哔哩、SMG、艺画开天、互影科技等重点企业代表和复旦大学学者代表共同点亮联盟光球,政企协同发展格局正式成型。
“联盟成立彰显了上海打造全球文化之都的决心。我们以上海为中心建立了全链路本土团队,还推出了极具本土特色的十二生肖高达。中国的年轻用户正在重新定义二次元产业未来。期待上海可以成为全球次元文化交汇的灯塔。”万代南梦宫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诸麦达也说。
复兴旅文董事长徐晓亮也表示:“次元经济不仅是年轻人的文化符号,更是激发城市活力、链接全球创新的重要载体。未来复兴愿与联盟的伙伴携手助力上海打造全球资源经济产业高地,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杨浦区副区长刘晋元在现场发布了《跨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据他介绍,杨浦区聚集了19家头部跨次元企业,常年生活和工作在杨浦区的次元爱好者们超过了40万人。同时,杨浦区先后出台了多个次元产业发展利好政策,例如鼓励将国内优秀原创动漫、影视、文学等作品改编为游戏电竞内容和产品。
杨浦区“跨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以“4+3+2”产业目标为导向,打造五角场跨次元主题商圈与滨江跨次元产业繁荣圈,通过政策支持、头部企业培育、壮大内容企业集群、增强IP影响力传播地域特色、IP出海等举措,推动数实融合与原创内容发展,优化产业生态,形成集“买、逛、游、玩”于一体的跨次元文旅消费线路。
“Z世代的消费其实在升级,他们多聚集在跨次元场域,尤其是上海这样的次元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在发布《中国城市二次元产业活力指数报告》时指出。
报告显示,上海位于次元城市活力指数第一梯队。上海二次元相关领域大型企业150余家(第2),小微企业18000余家(第3),企业总量增速19.52%(第10),位于上游。
“要进一步激发上海城市二次元产业活力就要打造最优二次元产业生态,完善二次元消费市场监管和配套保障机制,以二次元IP推动城市形象破圈升级。”徐剑表示。
活动通过政企学跨界融合,共筑产业新生态。活动现场电话连线日本秋叶原、百联ZX造趣场等次元消费地标,呈现全球次元消费活力。杨浦区商务委与K11商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动漫11”品牌落地杨浦。市商务委“上海次元漫游节”、市文旅局“2025上海十大动漫IP”等多个项目也重磅发布。
智创未来 对话前沿
共探产业生态创新路径
“最有消费力的二次元爱好者非常圈层化。面对二次元群体年龄逐渐增长需要针对性的适应策略。”万维猫联合创始人王诤演讲时指出:“现阶段国内3D动画强于2D动画,但今夏将迎来2D动画热潮。”
安尼普中国区总经理黑崎静佳介绍说:“我们不只是将日本的动画作品或者商品出口到中国,未来我们还将聚焦中国作品出海,接受国外生产订单,出资中国作品的制作,助力打造中国动画的繁荣。”
圆桌环节,UP主白山正主持“新技术、新媒介、新逻辑:ACGN内容产业的创新模式”部分。人工智能和虚拟制作等先进技术是否会优化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
对此,玄机科技高级合伙人、媒介总监茅中元表示,中国动画番剧量和质量飞速发展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算法和技术的提升并非偷懒,反而需要更多的付出。例如我们制作游艺时,需要抛弃过去的模型,全部用新的模型匹配新的游艺流程。”
幻维数码数字动画在不少作品中也涉及虚幻引擎、实时渲染和动作捕捉等新技术。业务部总监郭翔认为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效率。他举了实时渲染的例子:“玄幻作品非常需要引擎的支撑,它的思维天马行空,涉及很多大家从未见过只存在于脑海中的场景、场面,包括特效等。要在高强度、紧张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实时渲染的帮忙,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实现。”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商务委、团市委共同指导,杨浦区政府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杨浦科创集团、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承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郭容/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