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五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携《四世同堂》等5部力作开启上海演出季
2025-05-1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上海是一个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城市;同时,上海还是海派文化的摇篮,黄浦江承载着百年风云的历史厚重感,也涌动着创新求变的活力。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将给上海观众呈现中国话剧在新时代的努力方向。”5月1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携手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召开了“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新闻发布会。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达了阔别5年后重启上海演出季的期待。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在发布会现场对此次上海演出季进行了整体推介。他用两个关键词“五部戏了解一座北京城”和“五部戏纵览百年奋斗史”推荐了此次演出季剧目。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在现场向大家推荐了话剧《四世同堂》,动情讲述了自己15年来排演“大赤包”的心路历程。同时,她也将凭借该角色角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分享道:“《四世同堂》是我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历时最长的一部戏,15年来,每一场演出都积累了新的人生阅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15年的坚持承载了很多不易,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国话演员们对舞台表演那份最真挚的热爱。”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刘金山介绍了北京美食旅游打卡点,欢迎上海观众看完5部大戏后,能够亲临北京体验人文风情。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邢佳栋分享自己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饰演小崔的感受,还向观众推荐“CNT现场”展映剧目《抗战中的文艺》。

记者了解到,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将于7-9月举办,涵盖经典剧目展演及多样主题艺术活动,为沪上观众带来戏剧盛会。开幕大戏《四世同堂》由田沁鑫院长执导,7月将在大上海剧场登场。该剧改编自老舍同名巨著,历经15年打磨,巡演全国70余城、演出近400场,赢得30余万观众盛赞,堪称中国话剧史的里程碑。田沁鑫以“新现实主义”手法,将老舍笔下北京胡同的市井百态生动再现,祁家、冠家、钱家三户人家的命运交织,展现抗战时期北平百姓的生活图景。

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以“鼓楼苑”社区为舞台,用松弛自然的戏剧语汇讲述“背包法官”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现传统人情与现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剧作生活气息浓郁,兼具法律精神与人文温度,生动诠释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关怀。

现象级话剧《大宅门》将70集电视剧的恢宏叙事浓缩于两个半小时,聚焦白氏家族百年沉浮,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沧桑巨变。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紧凑结构与精湛表演,深刻展现宅门内外的人性与命运,重现“宅门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谍战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现场,通过广播人的隐秘战线,再现开国大典背后的惊心动魄。该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时空穿越,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广播事业初创时期的艰难与荣光。简洁有力的舞美设计与扣人心弦的谍战情节相得益彰,打造出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佳作。

闭幕大戏《北京法源寺》作为田沁鑫导演的又一力作,以戊戌变法为历史切口,通过法源寺这一文化地标串联起不同时空的历史对话。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屡创“开票即售罄”的票房神话。今年适逢演出十周年,这部思想深邃、形式创新的历史大戏必将为上海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观剧体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为上海观众带来“CNT现场”高清戏剧展映,包括《抗战中的文艺》《青蛇》(高清修复版)《苏堤春晓》三部作品。

田沁鑫表示:“在未来几年,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会持续举办,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和上海的约定。”

据悉,演出季将深度联动2025黄浦文旅“促消费”活动,串联周边商圈与地标景点,打造“文商旅”一体化体验。“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信息已在大麦、猫眼等平台开启预约,5月22日正式开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