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温度,上海试点游艇驾驶证即考即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27岁的汽车工程师杨雪前两天在上海拿到了游艇驾驶证。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的游艇驾驶证“当日考、当日办、当日取”。当天,9名参加海上游艇操作人员考试的考生,在完成实操和理论考试后,拿到了游艇驾驶员适任证书。
从“本本族”到“老船长”还有不少路要走
报考游艇驾驶证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与其他人求职、工作的需求不同,杨雪纯粹就是为了圆自己的“航海梦”。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想成为海贼王的孩子。陆地上的景色很好,但汪洋大海中波涛滚滚,永不停歇的力量也很让人心动。”杨雪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学开船就是半年前的一瞬间,女船长白响恩、詹春珮们的飒爽英姿让她着迷,不久前拯救一船游客的贵州女船长更是成为她的偶像。
杨雪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专业,一直对驾驶操纵比较感兴趣,游艇操纵的过程和流体力学息息相关,非常具有挑战性。恰好在社交平台刷到这个培训,于是果断报名。
从参加培训到考试只有一个月时间,节奏密集而快。杨雪坦言,考游艇驾驶证难度还是不小的,主要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上考到的知识面涵盖水文、地理、急救、避碰、发动机等,而实操上除了类似汽车驾照那样的纯操纵性考核外,还要考海图绘制、绳结、救人、灭火、模拟器等项目。”
实操部分,江上操作训练至少4天整,不太熟练的话还要加训。终于,杨雪的手握上了船舵,梦想照进现实。但是,比想象中更难控制,一个强侧风过来,船的轨迹就会偏离,全程几乎都是听着船长的指令紧张操作。“但是特别爽,江风吹过来的时候,感觉心情都开阔了。”
开船和开车,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靠泊很像汽车的侧方位停车,但是汽车操纵响应更灵敏,受力是汽车动力学,船要更复杂一点,惯性大,受风和水流的作用很明显。”杨雪打趣道,开船的时候几乎是一路做流体力学分析,除了要了解船本身,还要了解周围的风流浪涌。“4月1日以后,新的标准增加了很多条目,对安全非常重视,我们游艇抗风浪等级低,所以有大风大浪基本就会禁航,不会盲目出行。”
考试时,杨雪是同批学员中第一个上场的,当时非常紧张。考场就在黄浦江水域,通过的话要理论考试高于及格标准,实操条目中所有黑色重点项目要全部通过,包括靠泊、救人、救生衣、海图绘制、灭火等。
即便如此,杨雪依然认为理论比实操更难,为了通过这个考试她刷了很多题,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读书破万卷”的感觉了。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考完几个小时后,她如愿拿到了游艇驾照。
刚拿到游艇驾照,杨雪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跟朋友约好一起去湖边租艇开船,打算苦练一下技能。毕竟从“本本族”到成为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还有不少路要走。
考试流程兼具严谨性和人性化
随着休闲航海活动的兴起,游艇驾驶培训考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24年上海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共审批发放游艇驾驶证373本,同比增长40%。此次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2024)于4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的首次游艇驾驶证考试评估,同时也是“考发一体化”改革的首次试点。
80后孙超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在上海担任程序员,他学游艇驾驶的初心大到“响应国家海洋强国的号召,践行国家海洋主权意识,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力量建设中来”,小到“个人的爱好和工作相结合,从小对海洋十分向往”。
“我现在从事计算机行业,涉及科学可视化和计算机辅助的运动学动力学技术研究,希望通过掌握游艇驾驶技术,作为进一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点。”孙超表示,学游艇驾驶也是想通过航海训练培养冒险精神、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持证人员也是国家海上应急体系的民间储备力量,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男性,孙超同样认为考这个证是有难度的,让他印象深刻的科目有:航行相关法规、国际避碰规则、航行知识和技术、导航学、气象学、船舶操纵知识和技术、机械推进装置和技术、安全知识和水上求生等理论内容,以及诸如航海图绘制、海上救援落水人员操作、消防操作、求救信号操作、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操作、绳结操作等众多实际操作内容。
对于孙超而言,最难的是实船航行操作。“在风浪中的稳舵和进退操作时,因为担心发生船舶横倾过大和碰岸等情况,操作时双手会止不住地颤抖。”孙超说,解决的方法在于对自身恐惧的克服和在教官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教官告诉我:优秀的操作不在于快速对抗风浪,而是懂得耐心与风浪共舞,后来我就能够把每一次失误变成进步的台阶。”
“当天考,当天出证,真正体现了上海速度与上海温度,而高效的考试流程,既严谨又充满人性化。”这一切,都让孙超深刻感受到海事部门的高效服务,以及上海对航海事业的支持与热情。
孙超表示,这个证他一定会用,持证人员需要在实践中成长。“这座城市对航海爱好者的温暖和鼓励,让我能够放心大胆地将理论结合实践,驶向星辰大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