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士引领、小院士成长、青年科学家突破,2025浦东科技节今启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10多项区级重点科普活动、千余项基层科普系列活动。5月19日下午,“科创‘浦’新篇,开放‘赢’未来”2025年浦东新区科技节正式开幕,一场横跨各个年龄圈层,融合科普、科创到产业链条的盛大科技嘉年华拉开帷幕。开幕式上,点燃这场嘉年华的,是从院士到少年院士再到青年科学家的“科学传承”。
青少年点燃“科学星火”
“70年前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三位29岁的年轻科学家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希望有一些机器能够回答10万个为什么,为了实现这件事情,他们开始尝试让机器像人一样进行思考。有趣的是,经过70年的研究,最后发现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还是回归到了模拟人。”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上海科技大学虞晶怡教授在浦东科技节开幕现场带来了一场有关人机协作的前沿科普讲座。
他告诉大家,人工智能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回答10亿个为什么了,但它并不知道这10亿个为什么是怎么发生的,而人类恰恰相反。人类能够掌握很全新的知识,提出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表达,只是人类对于数据的理解能力不如机器。“因此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必将是一个人和机器共同协作发展的下一代。”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各领域科技的发展,下一代都指向青少年。只有形成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提升这个“高原”,才能成就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珠峰”。
作为浦东青少年科创领域的“最高荣誉”,“浦东小院士”颁奖仪式成为科技节上传承科技创新精神的重要篇章。现场,第16届5名“小院士”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手中接过证书。据悉,这一持续20余年的品牌项目累计培育93名“小院士”、148名提名者,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育苗工程”。
丁健院士在寄语中鼓励青少年投身科学探索,期许浦东未来涌现更多从创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科技追光者。大院士的引领、小院士的成长、青年科学家的突破,共同构成了浦东科技人才梯队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图景。
当天,首批5个青年科创项目入驻创新创业新空间,标志着浦东向全球青年发出“用35年开放积淀,托举每一个创新梦想”的诚挚邀约。这些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项目,将在浦东这片“创新试验田”上开启从创意到产业的跃迁之旅。
创新链条不断伸展
浦东新区始终将科创策源功能置于核心地位,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全周期赋能通道。
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截至目前,浦东集聚了3个国家实验室(基地)、14个大科学设施(项目),在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以“九章”“祖冲之号”为代表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这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将进一步开放共享,当天,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7家大科学设施单位响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共享倡议”,后续将形成覆盖“需求对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科普传播”的全链条开放共享机制。
C919大飞机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里程碑式突破;“爱达·魔都号”邮轮全球首航,彰显浦东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17个一类新药相继上市、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落地张江,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 5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5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万亿……
科技创新成果源自大量的创新主体。作为浦东开放创新的“金字招牌”,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再迎重磅升级,拜耳、辉瑞、索尼等新一批5家国际领军企业加入。据悉,自2021年浦东提出GOI计划以来,GOI成员突破100家、赋能企业超6000家的“生态矩阵”正式成型,GOI累计推动3600家企业技术突破、吸引投资超54亿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浦东枢纽”,为浦东创新生态构建和产业高地崛起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科技节同样有“民生温度”
科技节同样有“民生温度”。据了解,2025年浦东科技节将开展超千场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开幕现场,10家单位发布“2025 年浦东新区科技节品牌系列活动”,涵盖“北斗卫星揭秘”科普讲堂、国际生物多样性巡展、农民科技节等多元场景,让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院所。
此外,本届科技节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区级重点科普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节、农民科技节、职工创新赋能系列活动、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城建科技节、科普讲堂(北斗卫星揭秘)、环保(九段沙主题巡展)系列活动、青少年创新游学路线发布、“俪人创客”女性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院所”等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