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是“到此一游”,还是“到此一丑”?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日前,两位游客在八达岭景区刻划的行为,被警方查获,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200元。旅游景点“XX到此一游”之类的刻划让人们深恶痛绝,不但影响人文景观,也可能对文物古迹造成严重破坏。此类案例不断提醒公众,是时候改掉在景点随意涂鸦刻划的恶习了。
也许你的随手一划,就会对文物古迹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今年4月,有志愿者发现江洲地下长廊的钟乳石上被刻“到此一游”,长廊被誉为“世界第一长洞”是因为珍贵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钟乳石百年才能长1厘米,看到被人肆意破坏,让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痛心疾首。
这样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而且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2017年4月,三位登山者擅自攀爬风景名胜“巨蟒出山”岩柱体,过程中打入岩钉26个,造成千万元损失,其中两人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六个月。2021年7月,一位游客用登山手杖在“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结果被法院处以包括文物修复费用、修复方案设计费用在内的12万元罚款。如今文物安全保护网络日益完善,追查手段科技化、现代化,切莫心怀侥幸,为了一时之兴付出沉痛代价。
有些游客认为,只要把握一下度,避开重点文物,刻划一下无伤大雅。情节固然有轻有重,但本质如出一辙,不管是历史名迹还是普通景点,禁止肆意破坏、维护景点原状是每一个游客应尽的义务。自以为是地留下自己或者至亲的名字,不但方便相关部门追查,也会被每一个看到的游客不齿。
为了延续历史风貌,留给游客优质的体验,无数文物保护者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平遥古城的护城者每日巡视城墙,查找被风化的裂隙;在位于高频地震带的麦积山石窟,工作人员用节点地震仪定期对石窟栈道和山体做振动检测,寻找石窟文物的细节问题;无数“文物医生”在博物馆为文物做“手术”,一年修复文物藏品达9.8万多件(套)……他们日复一日用自己的坚持与细致,保障文物古迹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如果我们帮不上忙,至少不要添一分乱。
在名胜景点留下自己的印记是普遍的旅游心态,寻找好的角度,拿出好的创意,用美图或Vlog留存记忆,与人分享,这远比刻什么“到此一游”要文明、时尚得多。
我国共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呵护好、珍惜好祖先们留下来的瑰宝,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文明旅游,摒弃陋习,别让“到此一游”变成了“到此一丑”。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