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扇窗,留学生沉浸式感受“国际茶日”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今年的5月21日是联合国设立的第6个“国际茶日”,华东师范大学在“国际茶日”到来之际,面向留学生、在校学生在丽娃河畔进行茶文化推广活动,举行首届上海国际青年茶会,通过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和分享交流,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让茶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扇窗。
一场美美与共的茶会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文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本次茶会创新融合“展、演、品、学”四大板块,涵盖非遗茶艺表演、茶树微盆景展、唐代煎茶、新中式茶饮品鉴、有感手碟等内容。安徽农大的俄罗斯留学生爱琳还带来了俄罗斯的茶艺表演。
上海工匠、祁门红茶非遗传承人刘同意大师现场展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安徽农大茶学院沈周高书记为大家介绍他参与翻译的适合大学生学茶阅读的《茶行世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殷召荣老师向各单位赠送由她为青少年编撰的教材《一杯中国茶:一片叶子的奇遇》(A Cup of Chinese Tea:An Epic Adventure)汉英对照版。
留学生们通过亲手沏茶、闻香、观色、品味,直观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围绕“茶与全球生活方式”展开多语言对话,分享各国饮茶习俗,探索文化共通性。
华师大一名匈牙利籍留学生说:“我来到中国后,对一切中国文化都很感兴趣,我对茶、中医、香都十分感兴趣,还有一些在匈牙利没看到的文化形式。中国茶很多,我喝过红茶、绿茶、乌龙茶,听说普洱茶也不错,今天看了刘老师的制茶技艺,更想有机会去祁门红茶的产区逛逛,了解更多的茶叶知识。”
安徽农大一名阿拉伯学生也很开心能有机会来华师大交流,“今天的表演,我很受震撼,未来希望能把中国茶文化带回阿拉伯推广”。
此次2025首届上海国际青年茶会由上海市茶叶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茶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由此发出“中国茶、世界语、青年说”的号召,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跨文化理解与认同。在圆桌会话环节,留学生们还用各国语言传颂习茶的美好。远在葡萄牙、瑞典的青年通过网络与上海主会场茶友交互,以一场美美与共的茶会彰显“国际茶日”的核心要义。
一次对青年行动的呼唤
因为一杯茶,汇聚于此。这片古老的东方树叶,也成为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青春纽带。
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谢云看来,当Z世代的青年用短视频记录茶会精彩瞬间,用多国语言分享品茶感悟时,中国茶文化便拥有了更为蓬勃的生命力。“青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源泉,更是国际交流的天然纽带。希望各国青年以茶为媒,在氤氲的茶香中读懂中国和而不同的智慧,让茶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扇窗,也期待青年以青春视角诠释茶道精神,用创新表达激活文化基因,让世界听见中国茶的年轻之声。”
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田兆元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六逸先生就以《茶话集》系列文章与图书,开拓现代海派茶文化的道路。谢六逸先生将茶道引入到人生境界的修行一途,极大提升了茶饮的文化意义。
“当百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文化传统汇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大胸怀,我们一直传承谢六逸先生开拓的海派茶文化传统,培养茶文化硕士博士专业人才,这个群体在创意创业,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要继续努力将茶的课程做成大学的课题,让大学茶香与书香一起飘香。”田兆元说。
另据上海市茶叶学会青工委主任牟健惟介绍,未来,青工委将持续探索茶文化与数字技术、国际教育的融合路径,推动成立“国际青年茶文化联盟”,让更多年轻面孔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