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江南景致与海派风韵凝练于纸,这场非遗剪纸艺术盛宴正在虹口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外白渡桥、白玉兰广场、音乐之门……当一个个北外滩地标以剪纸的形式出现在一幅3.6米的长卷上会是什么模样?这是上海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史萍的最新作品,作为“纸间生花 剪韵流长”——上海非遗剪纸作品荟萃展中的重磅作品,正在虹口区文化馆进行展出。
本次展览主要展示了近年来剪纸的发展历程和收获,除了史萍各时期的作品之外,还带来了其师傅陈庭裕的剪纸遗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奚小琴的多幅作品,以及史萍从事剪纸技艺40年期间带出的学员作品,观众一边欣赏着作品的各种不同精妙之处,一边感受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这项传统手艺的热爱和坚持。
非遗薪火代代传。谈到传承的话题,史萍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剪纸是具有地方特色和个人特色的一门艺术,她所学习的江南剪纸是以剪为笔,不用描画,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已经学了一段时间的学员来说要加强基础练习,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是以普及为主,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剪纸艺术,首先提高对剪纸的关注,设计一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渐渐地培养他们动手的兴趣,对自己的制作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扩展到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另外剪纸艺术对特殊儿童也是具有一些帮助作用的。最近和一些这样的大孩子接触,我们在几次教学活动后彼此信任了解,他们心思单纯善良,也表现出对剪纸的喜爱。所以想趁着这次的作品展,带着他们进行一次参观活动,拓宽一下视野,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好。”
记者了解到,剪纸于2019年入选上海非遗名录,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作为这一市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通过设立艺人工作室、开设非遗传习班等,不断推动非遗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将继续加大对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激发更多市民对非遗的热爱与关注。同时,积极探索非遗剪纸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的融合之路,让非遗剪纸在题材、技法、形式等方面实现更多创新突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与纽带,让非遗剪纸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展览的结尾,记者注意到,还特别设置了一面窗花剪纸“留言墙”,不少年轻观众纷纷拿起剪刀,跃跃欲试,体验这份指尖上的魅力,共同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与传承的力量。据悉,该展览将展至7月16日,之后,这些作品还将走进今雨荟、百联曲阳购物中心、今潮8弄等多家虹口商场进行巡展,让更多观众感受这项非遗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