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里来了“半日店长”,青年观察团激活社区活力
2025-06-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你留意过街边的青春小店吗?它们门面不大,背后藏着城市治理的深层命题。面对实体商铺“开一家、关一家”的魔咒,从“网格走访”到“青春派单”,从“商户困境”到“共治破局”,天山街道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6月18日,来自辖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30余名青年化身“半日店长”与青春体验官,深入基层治理一线,合力破解店铺经营发展难题,探索青年参与街区共治的新路径。

客流不足,如何靠青年观察团“逆袭”

“开店的时候一腔热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流量不够。”在天山路街道,有一家叫做“一途猫”的面包店,特色是猫形吐司。去年9月中旬,这家以猫为主题的面包店开业,尽管小店在点评网站上收获了不少好评,但主理人小谱却有着不小的压力。

“我本身也挺喜欢猫猫的,在日本烘焙行业工作了很多年,回国后就想把这份治愈感带回来。”小谱谈及创业初衷。她特意将店铺命名为“一途猫”,“这个名字在中文里听起来普通,但日语里‘一途’是专注的意思,我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面对青年观察团,她抛出了自己的困扰:“成本不断上涨,让小店有些吃不消。加上每年夏日是烘焙淡季,营业额在直线下降。”小谱算了一笔账:一包新西兰进口大黄油1300元,奶油奶酪也要1200元,还有牛奶淡奶油也水涨船高。此外,小店面临着近2万的房租、夏日每月7000元往上的电费、团队成员的人工成本开支,以及外卖平台的高额抽佣。

为破局,店铺尝试了多种方式:“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参加过天山SOHO的集市,也在社区公益活动里免费发面包,希望能让大家记住我们。”但小谱也直言,“线上平台刷不到,线下客流又少,有时候真觉得像在孤军奋战。”

记者看到,在有限的“半日”时间里,观察团成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主理人深度访谈、随机采访顾客等方式,全方位把脉店铺经营现状与发展瓶颈,以创新思维和跨界视角,帮助店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探索街区治理与商业繁荣的共生之道。

“跟店长聊天才知道,现在店里最大的难题就是客人不够多,特别想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家店。不过就算生意有点压力,店长还是没落下。”作为街道青年网格员,姚奕如说她打算和组员们一起,通过街道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将“一途猫”的特色产品广泛宣传出去。

“我们还将主动对接周边学校,探索面包供应合作的可能性,力求整合多方资源,让这家宝藏小店被更多人发现。”她告诉记者。

专业赋能,青年观察团激活街区经济

20岁的东华大学传播学专业大二学生刘鸣远是青年观察团的一员,他说:“这些创业者的经历和我们的未来选择太像了——毕业后是就业、考研还是创业?我想通过这次观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不少成员和刘鸣远计划有着同样的计划——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可以为店铺拍短视频、做小红书推广,甚至针对特定产品设计活动策划,帮他们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他特别提到对文创类店铺的兴趣,“我本身喜欢地域文化,虽然来自山东,但对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别着迷,很想看看这些店如何把文化融入产品。”

这场“半日店长”的体验,也让他有了更务实的心态:“除了推广店铺,我更想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产品怎么设计?怎么推广?怎么经营?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他坦言,未来计划出国攻读传播学硕士,但最终目标仍是创业:“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做到最好。”

在一家名为“triggerfit触健身”的健身房,主理人坦诚表达了店面标识不够醒目、会员维护流程待优化、课程吸引力需提升等困扰。活力街的店主则倾诉了线上销售渠道拓展乏力、社区活动参与度不足等难题。

观察团成员还巧妙利用“半日店长”身份,随机与到店顾客进行简短交流。“您为什么选择这家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觉得哪里还可以更好?”在FLORIST小谭花店、DUECE TENNIS(寻网网球)等店铺,这些来自消费者的声音成为提炼核心宣传点、优化服务细节的宝贵依据。

经过半日深度调研,观察团满载着店铺主理人的真挚谢意、沉甸甸的调研笔记和初步成形的解决方案。

网格星探,提升辖区商户发展信心

“我们希望通过‘网格星探计划’,让更多人看到天山街区的多元魅力。”天山路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表示,该计划通过“甄选榜”“青春榜”等榜单分类挖掘街区特色商户,既为店铺提供展示平台,也向公众传递街区经济活力。

“通过前期走访,我们排摸出61家天山‘星’店,结合网格员评分和顾客需求,最终选出10家‘甄选榜’商户。而今天的‘青春榜’探访,则聚焦年轻主理人,让青年观察团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她说。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青春榜”的评选不仅关注商业价值,更强调青年参与街区治理的实践。天山路街道团工委负责人透露,青年观察团成员由辖区企业、社区单位青年代表、机关青年及东华大学学生组成,“他们带着商户的实际需求去探访,比如一途猫面包店提出的客流不足问题,观察团就设计了短视频推广和社区资源对接方案。”

谈及活动亮点,她特别提到“双向赋能”的设计理念:“网格员前期已通过走访收集商户诉求,今天则是精准‘派单’给青年,让他们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例如,针对文创类店铺,观察团提出结合海派文化策划主题展;针对餐饮店,则设计限时优惠和探店打卡活动。“我们希望青年不仅是建议者,更能成为街区发展的共建者。”

下一步,天山路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不仅关注“选星”,更致力于“育星”“强星”,通过进一步整合多元力量,提升辖区商户的综合实力和发展信心,让“天山星店”品牌更具含金量和可持续性,以实干担当谱写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