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空现日晕,气象部门:不要直视,伤眼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7月2日,上海依旧被高温笼罩,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今年第11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不过,炎热天气里天空出现了日晕,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日晕是怎么形成的呢?气象部门进行了科普,同时提醒市民朋友们不要直视太阳,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上海今日依旧被副热带高压牢牢掌控,持续晴热天气。早间时分,大部分地区气温便在 28℃附近徘徊,热意早早袭来。上海中心气象台于8时48分发布了今年第11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日最高气温将攀升至 37℃,预警发布时间较前几日又有所提前。不过在东南风吹拂下,东南部地区气温相对略低一些。
尽管今日云系相较于昨天略有增多,天空中还出现了日晕现象,但由于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大气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始终无法发展起来,所以并没有下雨的可能。截至发稿时,徐家汇站气温已经达到 35.5℃,这已然是上海今年以来迎来的第11个高温日。如此炎热的天气,市民朋友们务必做好防暑、防晒措施,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
日晕的出现,成为了今日上海的一大热点,不少市民还幸运地拍到了日晕上伴随的幻日,那景象就如同天空戴上了绚丽的美瞳,美不胜收。上海气象部门及时发出温馨提示:观赏日晕时记得佩戴墨镜,千万不要直视太阳,因为直视太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对于日晕这一现象,市民们充满了好奇与疑问。有市民提问,出现日晕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预兆,是否是下暴雨或者下雪的前兆?气象部门给出了简洁明了的回答:“不下雨不下雪,就是好看。”
还有市民疑惑,日晕是不是因为空气质量不好才出现的,那些形成日晕的六角柱状冰晶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空气中的漂浮物吗?对此,气象部门耐心解释道:“空气不是真空,高空温度低时,水汽会凝结形成冰晶,这与空气质量没有关系。”
那么,日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上海气象部门科普,日晕是一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线穿过卷层云时,遇到其中悬浮的六角柱状冰晶,光线会发生2次折射,进而产生色散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内红外紫的彩色光圈。由于这个光圈与太阳的视夹角为22度,所以这种日晕又被称为22度晕。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今天中东部地区的高温范围将有所扩展,黄淮南部至江南均将有高温天气出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未来一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将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高温从今天起强度增强,部分地区有37~39℃高温,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
聚焦上海本地,周四和周五副热带高压依旧强盛,上海处在高压中心位置,下沉气流控场,不见雨水踪迹。最高气温在37℃、38℃。周六起副热带高压稍有减弱,午后局部热雷雨有机会登场。气温居高不下,双休日和下周初的最高气温在39~40℃。本周高温天气“大满贯”,防暑降温莫松懈。
此外,天气形势还有新的变化。下周后期,台风“木恩”和“丹娜丝”将形成双台风格局。其中,“木恩”的前身是2013年生成的台风“菲特”。这两个台风是否会对上海造成影响呢?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持续密切监测其动态。在此,也提醒市民朋友们持续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