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涨三成!医美热潮低龄化,医生提醒警惕“美丽陷阱”,手术后这3点别翻车
2025-07-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暑期开启,医美市场迎来消费热潮,年轻人与大学生群体成为这股热潮的主力军。相关数据显示,6月以来,“刷酸祛痘”“黄金微针”等项目订单量环比增长近30%,学生暑期订单在7月至8月底迎来高峰。这股热潮背后,是年轻人对美的热切追求。不过医学专家们纷纷提醒,热潮之下,医美安全与消费理性值得深思。

  ◆  年轻人的变美诉求:从“小改变”到“新形象”  ◆  

周三上午,19岁的大二学生王晨(化名)走进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她此次的目标是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痘痘问题。“长期熬夜和饮食不规律让脸上长满痘痘,每次参加社团活动都不敢抬头对视,总觉得大家在盯着我的痘痘看。”王晨说,趁着暑假来做刷酸和红蓝光治疗后,接受了一期治疗后,痘痘明显减少,感觉自己自信不少。

和王晨同行的好友赵雨(化名)选择了玻尿酸填充太阳穴。“一直觉得自己脸型不够流畅,太阳穴凹陷显得老气,身边不少同学尝试医美后效果不错,我也想试试。”赵雨告诉记者,填充后脸部更显圆润,拍照再也不用特意找角度了。

像王晨、赵雨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中发现,趁着暑期,许多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走进医美机构,有人想割双眼皮让眼睛更有神,有人希望隆鼻提升面部立体感,还有人选择瘦脸针塑造精致脸型。受欢迎的项目中,手术类以双眼皮、隆鼻为主;注射类包含肉毒素、玻尿酸填充;皮肤美容类则有光子嫩肤、超皮秒、点阵激光、刷酸焕肤等。

20岁的大学生李琳琳(化名)对自己的单眼皮不太满意,觉得眼睛不够大、不够有神。暑假伊始,她便在妈妈陪同下前往正规医美机构咨询,经医生面诊后确定适合切开双眼皮手术,充分考虑后决定手术。“变美也是投资自己,大学社交活动多了,希望以更好的形象面对新生活。”

与此同时,牙齿矫正、激光脱毛也颇受青睐。整齐洁白的牙齿既能提升笑容魅力,也利于口腔健康。18岁的张伟(化名)刚结束高考,就马不停蹄地开启了牙齿矫正。“从小牙齿不齐,笑起来没自信。现在高考结束有空了,希望通过矫正,在大学迎来全新的自己。”张伟说。

  ◆  暑期医美增三成,警惕“美丽陷阱”  ◆  

近年来,暑期医美市场热度高涨。尤其到了暑期,更是人气爆棚,不少医疗机构门诊量、手术量大幅增长,热门项目需提前预约。“暑期开始后,学生客户数量比平时增长三成,其中以大学生为主,其中瘦脸针、美白针等项目最受欢迎。”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医疗美容科主任王界清告诉记者。

面对暑期医美市场的旺盛需求,不少机构推出针对性营销策略吸引学生群体。许多机构凭学生证或准考证可享折扣,还有的将热门项目打包成“形象焕新套餐”降价销售,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电商平台早在6月便上线学生“形象焕新”专场,学生证可享“折上折”优惠。而社交平台也成为一些医美机构重要的营销阵地,“暑期整容攻略”“3天恢复期,开学惊艳逆袭”等内容层出不穷,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一些博主分享自身医美经历,推荐机构和项目,进一步助推热潮。

“在医美热潮升温的当下,了解医美知识、理性选择成为公众关注的课题。”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莉解释说,医疗美容(简称医美)是通过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创伤性或侵入性医学技术,对容貌及人体形态进行修复与重塑的专业领域。因项目种类丰富,不同项目的适应证、风险及恢复期存在差异,充分了解相关信息至关重要。

拿热门项目中的双眼皮手术(重睑术)来说,通过切开或埋线使睑板与皮肤粘连,形成双眼皮褶皱,适用于单眼皮、肿眼泡或有眼型改善需求者,但可能存在感染、疤痕增生、术后不对称、肿胀等风险。肉毒素注射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信号传递,使咬肌萎缩达到瘦脸效果,适合咬肌肥大的“方脸”人群。不过,注射不当可能导致面部僵硬、笑容不对称等问题,需谨慎对待。

对于想尝试医美的年轻人,王界清同样提醒,选择时需谨慎:首先,认准正规机构,查看其是否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核准项目包含“医疗美容”;其次,核查医生资质,主诊医师需具备《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及卫生部门备案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最后,详细了解项目原理、风险及恢复期,不被夸大宣传误导。

“不能被一些低价所吸引,部分攻略暗藏风险:有的以“99元体验价”为诱饵,对非法耗材、无资质操作的风险避而不谈;还有人传授应对家长的话术,淡化整形痕迹。”王界清谈道,除医美本身的安全风险,年轻人还可能陷入“美容贷”陷阱。一些不正规机构以优惠整形服务为幌子,诱导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这类贷款往往利息高、期限长,无力偿还者可能面临征信受损、不法催收骚扰等问题。

  ◆  如何防止过度医美,重塑多元审美  ◆  

尽管医美能助力变美,但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医美失败引发的纠纷与事故频发。一些非法机构为逐利使用不合格产品,让无资质人员操作,给消费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轻则手术效果不佳、感染、过敏,重则毁容甚至危及生命。

“盲目跟风追求网红同款,忽视自身基础条件;忽视日常护肤与健康作息,频繁尝试医美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王莉告诉记者,医美低龄化现象受社交媒体、同龄人攀比及商家过度营销等因素影响。部分未成年人骨骼、皮肤尚未发育完全,过早干预可能影响自然生长。而过度医美主要表现为频繁注射、叠加多项目干预、“换头式”改造等,易导致“面具化”外观及过度心理依赖。

沪上有三甲医院近两个月接收了30余例“微整形”后出现急性状况的患者,均为20岁左右的女孩,以学生为主。她们在非医疗机构接受“微调”,追求“瘦脸”“瘦腿”等效果,最终因产品不合格、操作人员无资质、操作场所不达标等,引发治疗失败、中毒甚至生命危险。

在医学专家们看来,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年轻人更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美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独特魅力,不应被单一标准束缚。过度追求外在美、盲目跟风医美,可能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与困境。真正的美不仅是外表漂亮,更在于内心的自信、善良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家庭、学校、社会应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共同树立正确审美观。”王莉提醒说,家长避免过度强调外貌,鼓励孩子关注能力与内在价值;学校将美育纳入课程,倡导“单眼皮也很美”等多元审美;社交媒体减少“颜值即正义”等宣传,推广真实多样的形象。

在她看来,年轻人需正确区分“自我提升”与“容貌焦虑”,不必纠结微小缺陷,破除不必要的自卑感。可列出“医美目标清单”,必要时与专业人士讨论项目必要性;也可先尝试非侵入式方式,如通过健身、充足睡眠、中医药调理提升形象,树立健康美的理念。

  Tips    医美术后别“翻车”  

事实上,医美项目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术后护理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最终成效与恢复速度。不同类型的医美项目因操作方式、创伤程度不同,护理要点各有侧重,医学专家提醒,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千万别在医美术后“翻了车”。

严防感染

双眼皮、隆鼻等创伤性手术结束后,伤口护理是重中之重。术后48小时内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注意用无菌纱布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伤口。拆线前需保持术区干燥,洗脸时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擦周围皮肤,切勿让污水浸湿伤口。遵医嘱按时涂抹抗生素软膏或贴无菌敷料,防止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饮食上需忌口1-3个月,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虾、蟹等易致敏海鲜,以及酒精、烟草均可能刺激血管扩张,加重肿胀或诱发疤痕增生。

规避外力

肉毒素、玻尿酸注射属于微创操作,但术后24小时内仍需避免触碰注射点,以防药物扩散或污染针孔。注射当天不化浓妆,避免使用洁面仪、磨砂膏等可能摩擦皮肤的产品;3天内不做热敷、按摩或剧烈运动,高温环境和过度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玻尿酸代谢加快或肉毒素弥散范围扩大,影响精准塑形效果。

若注射后出现针眼红肿或轻微淤青,属正常反应,48小时内冷敷止血,48小时后可温敷促进淤血吸收,通常1-2周会自行消退。需特别注意,玻尿酸填充后若出现局部硬结、皮肤发白,或肉毒素注射后出现异常头痛、睁眼困难,可能是药物反应或操作问题,需第一时间就医排查。

有时“防晒”须放在首位

光子嫩肤、皮秒激光等项目通过光热作用刺激皮肤深层修复,术后2-3天皮肤可能出现微红、干燥甚至轻微脱屑,这是屏障功能暂时减弱的表现。此时需把“防晒”放在首位,外出时戴宽檐帽、防晒口罩,选择SPF30+、PA+++以上的医用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避免紫外线诱发色素沉着。

补水方面优先选择械字号医用面膜,每天1-2次,连续使用1周,同时搭配无香精、无酒精的保湿乳霜,强化皮肤锁水能力。治疗后1个月内不做蒸桑拿、泡温泉,不使用酸类、维A醇等剥脱性成分,避免加重皮肤敏感。

无论选择何种医美项目,术后都应严格遵循医嘱复诊。恢复期内若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切忌轻信网络“偏方”,及时联系主诊医生才是最稳妥的选择。只有将术后护理视为“变美工程”的重要环节,才能让医美效果更持久、更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