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直销黑产,反低价内卷,在沪直销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签署备忘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7月2日,以“共建互联,合规致远,直销企业、电商平台生态建设的双轮驱动”为主题的互联网执法协作共治机制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召开。5家在沪直销企业代表和5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 277家涉及“直销黑产”违法违规电商店铺被关闭 ◇
近年来,假借电子商务之名的山寨假冒直销产品恶意诋毁直销品牌等“直销黑产”行为,不仅破坏了直销行业的经营秩序,损害了直销企业的品牌美誉度,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推动各家电商平台倾听直销企业呼声,了解“直销黑产”的危害,是摆在两个行业面前的新课题。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处(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处)四级调研员卢颖介绍,《合作备忘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守“沪”正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反对直销领域“低价内卷式”竞争。双方探索深入的商业合作方式,以期达成双方共益的双赢局面。
通过执法总队既有的互联网执法协作共治机制的制度框架,深化直销企业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双向的联络对话机制,解决了沟通不畅的难点,舒缓直销行业最为关心的一系列合规痛点。
目前,在本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已经有277家涉及“直销黑产”的违法违规电商店铺被关闭,下架产品链接4970条,在电商平台内部合规层面打击“直销黑产”行为,维护直销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乐家中国是一家主营家用日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的直销企业,其“美乐家”注册商标已经被列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在网络平台上,有企业试图申请注册与“美乐家”较为近似的商标“美泺家”,并同步生产了一系列外观包装与“美乐家”品牌产品外包装高度相似的商品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误导消费者。
“美泺家”商标并未成功注册,生产的商品外包装与“美乐家”产品高度相似,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协调平台企业,对于该起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投诉的流程响应时间减少到3个工作日。
过程中,直销行业和电商平台的对话合作机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平台企业为该个案开辟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投诉在第一时间被及时处理。企业的感受度明显提升,侵权违法行为的停止速度和处置效率体现出了上海的速度。
截至目前,已经有8家销售美泺家“李鬼”产品的网店被电商平台及时关闭下架。就生产者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美乐家公司随后向有管辖权的外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目前相关主体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我们企业的维权成本很高,很高兴看到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有利于合力遏制日渐泛滥的低价倾销现象,推动行业协作共治。我们已经在各平台关闭了多家违法违规店铺,取得了一些成果。”美乐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许玮表示。
◇ 直销企业与电商平台促进合作共赢 ◇
截至当前,6家在沪直销企业已经有18个电商平台官方账号,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建设。
“沟通调解机制不仅能够及时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加速纠纷解决,也是一次精准生动的法治宣教。今年618期间,电商平台市场竞争秩序平稳有序,不正当竞争行为明显减少。”淘天集团法务部法务总监张波介绍说。
直销企业代表、自然阳光(上海)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周鲁浩表示:“希望未来在这个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在沪直销企业与电商平台可以达成更多创新前瞻、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为上海打造营商环境国际范本,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留下更多优秀的榜样。”
“这次是第一次实现跨行业的直销企业、电商平台深度合作。之前沟通协调都是在平台内部进行的。我们前期调研发现,直销公司和电商平台交流有障碍,建立了这个沟通机制以后,他们对接起来更方便。”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四支队支队长唐剑雄说。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存在“刮码销售”现象,即商家为规避品牌方的区域管控、串货限制或防伪溯源机制,将产品包装上的防伪码、区域码、批次码等标识刮除后进行销售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见于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需要防伪溯源的行业,本质上是对品牌方市场秩序的破坏,也为消费者和监管带来多重隐患。消费者购买刮码产品,往往无法享受原装商品所应匹配的产品追溯、质量保障及售后服务。刮码行为导致产品流向难以追踪,取证难且成本高,维权诉讼周期长,一直是企业的困扰。
安利公司发现一家长期破码销售公司产品的网店。该网店已在淘宝经营十数年,其销售规模较大且稳定。近期,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和平台的合作,令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破码行为存在的问题,承认自己的拆零及破码销售行为,并愿意整改。
下一步,上海直销企业与电商平台企业将进一步深入探索信息共享与对接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开展定期及不定期互动,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与此同时,各直销企业也将根据经营需求积极开展与各电商平台的深化合作,依托平台流量和技术,实现经营业务的焕新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