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新秀”再升级,用3年时间孵化海派魔术新生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未来的海派魔术新生代在哪里诞生?7月5日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启动的2025上海国际魔术周的预热演出“魔都新秀”给出答案。“我们将依托九棵树一流的剧场资源与上海杂技团的行业积淀,把‘魔都新秀’真正锻造成孵化中国魔术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为奉贤新城乃至上海增添一张闪亮的‘魔术文化名片’。”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
“魔都新秀”是海派魔术新人的孵化平台
“魔都新秀”是上海杂技团和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魔术专场演出品牌。参演演员全部是来自上海高校魔术联盟、知名魔术剧场及上海市马戏学校的青年新锐力量。“魔都新秀”演出启动于1年前,也是在暑假,“魔都新秀”以“快闪秀”的创新姿态惊艳魔都,让观众在剧场里边品咖啡边见证奇迹,魔术新生代们的实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此次回归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的艺文空间的“魔都新秀”演出将以密集的18场暑期专场演出、更丰富的“魔法嘉年华”市集,为即将盛大开启的上海国际魔术周预热造势,探索海派魔术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其实,“魔都新秀”本质上是一个海派魔术新人的孵化平台。今年,“魔都新秀”实现质的飞跃。上海杂技团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正式签署为期3年的《上海魔术新生代演出孵化基地》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魔都新秀”从年度活动跃升为长期品牌项目,目标直指构建“人才培养—内容孵化—市场推广”的魔术产业生态闭环。
按照这个计划,未来三年,上海杂技团计划每年在九棵树推出超过30场主题演出。除暑期档的18场集中展演,全年将结合“魔术亲子秀”“魔术工坊”“海派魔术专场”等多元形式,打造可持续的魔术演艺IP,让奇幻体验全年无休。
构建魔术新人培育体系
生于2008年的赵羽佳是上海马戏学校第一个魔术班的学生。这个月她就要毕业,入职上海杂技团,成为上杂最年轻的魔术演员之一。很快,她还要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钢琴少女》参加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世界魔术锦标赛。赵羽佳这次也将在“魔都新秀”系列演出中展示自我。她告诉青年报记者,对于像她这样的魔术新人来说,最珍贵的还是舞台经验。“魔都新秀”把舞台交给青年人,使得他们能够站到舞台中央,在舞台上得到历练。
不仅仅是人才培养,也有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考量。今年暑期,观众不仅能沉浸于18场奇幻魔术秀,还能畅游同期举办的“夏日魔法嘉年华”非遗市集,同时还联动周边40余家商户推出票根联动——凭票根可享酒店住宿折扣、餐饮满减、购物特惠,让观众在见证奇迹之后,还能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优惠。
九棵树总经理陈西加表示:“未来三年,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与上海杂技团将持续开发魔术主题市集、跨界活动,强力推动‘魔术+商业+旅游’融合,将九棵树乃至奉贤新城打造为辐射全上海的‘魔术文化新地标’。”
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告诉记者,这份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是推动上海魔术系统性、长期性发展的新起点。上海正在推出一系列举措,以完善海派魔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在结束了5年的课程之后,上海马戏学校首个魔术班的优秀学员本月就要加盟上海杂技团,成立一个由8名魔术师组成的上海杂技团“魔术队”,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梁弘钧告诉记者,过去魔术师在杂技团主要是单打独斗,杂技团也存在重杂技而轻魔术的情况。现在有了“魔术队”,就等于把魔术师们汇聚起来,杂技团对他们在节目编排、舞美设计,包括各种高科技AI技术的引入和对接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撑。这势必对海派魔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