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观照精神家园
图片由AI生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文 贾英华/制图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世界,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不断发现新的领域。不仅拓宽视野,也深化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并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无穷尽的浩瀚书单对垒人生有限的时间时,如何真正高效地读好书、理解书,既考验心境,也折射阅读智慧。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名为“信璞耕读奖学金”的特殊奖学金,这个不“卷”绩点“卷”阅读的奖学金,推出多年来,在奖励热爱阅读的青年学子之时,又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励更多同学投身到阅读活动中。
交大图书馆老师告诉我,这一奖学金可以说是“不以成绩论英雄”的奖学金,而是以同学阅读量、阅读笔记、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感悟等为主,遴选出“真阅读、真习惯、真感想、真思考”酷爱阅读的同学予以奖励。这样的奖学金大大拓展了多维评价的育人体系,为候选者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可以从自身学业的绩点中跳脱出来,从而呈现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人。
奖学金复试答辩现场是开放式的。“不设门槛,这是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后进行的改进,欢迎大家走进图书馆演讲厅,共沐书香。”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教学支持中心主任张晗说。
答辩场上,有的同学钻研古书,句读批注博观约取;有的同学致力于专业阅读,深挖广积,构建自己的图书馆和知识库;有的同学是科技达人,在创新的路上浸润人文的智慧;有的同学是阅读志愿者,传播知识,科普医学,服务社会;有的同学读书笔记手账精美书画一体……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范围的专精与广博,阅读感悟的深刻与独特,面试临场的思考与表达,展现一个个交大学子如何一步步从山野和城市走到思源湖畔,又从这里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现场还播放了所有入围同学的荐书和有关阅读心得交流的视频,同学们对阅读的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我的省思,也让在场的观众不由得观照起自我的精神家园。
这远不仅仅是一次答辩,更像是一场聚会,一场以书为媒的盛会,一场精彩的思想秀,展现每一位候选者如何学习,如何从人类文化成果中汲取养分,如何内化成长,通向未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已经流传了80多年,这本书由美国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范多伦合著,1940年初版,1970年大幅增补改写,被誉为最经典的阅读指导类书籍。至今,这本书一直都是各大高校学生借阅榜的常客,也似一座不熄的灯塔,光芒温柔,指引航程。
梅雨季后,蝉鸣聒噪,热浪翻涌,此刻更需静心。不如一窥学霸的读书方法论,亦算是为自己奔向更好的未来蓄力加油。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文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