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 ”展亮相世博会博物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古希腊人对于人体的构造显然具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当观众看到一件创作于公元2世纪中期的荷马头像时感到震惊。“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7月8日世博会博物馆揭幕,7月9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是由希腊政府主导的全球文化项目,汇聚希腊境内14家文博机构(包括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雅典卫城博物馆、雅典古代文物监委会、雅典碑铭博物馆、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培拉考古博物馆)的珍贵考古成果,精选新石器时代至希腊化时代(约公元前6800年至前31年)的珍稀文物270件/套。
展览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六个单元。青年报记者有意将这些希腊先民的文物和中国先民的文物进行了对比。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些陶罐做得也很精美。比如有一件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的《罐》,不仅器形周正,上面交叉的纹饰也显得十分现代。但这只《罐》诞生于公元前5800年到5300年,大约对应的是中国的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时期,显然比中国当时器物要精致一些。
中国人在告别陶器之后,进入到了青铜器时代,各种青铜器做得相当精美,希腊人也做青铜器,但器形都没有中国那么庞大,而且也没有那么精致。希腊人显然只不在于此,他们很快进入了大理石雕塑时代。
此次“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中,青年报记者认为最大的看点还是那些雕塑,尤其是人体雕塑。那尊《菏马头像》是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珍藏,虽然是公元2世纪创作的,但其实是公元前300年的希腊原作的罗马仿品。诗人荷马在沉思,那冥想之状,让人感觉他不知何时又会吟出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来。脸部肌肉十分生动,进而神态是鲜活的,有见雕塑如见真人之感。
应该说,古希腊人对人体的理解要比其他文明早得多而且深得多。也是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所藏的《雅典娜头像》面部的结构比例十分妥帖传神。当然,最令人动容的还是一块《墓碑石雕》,创作于公元前400年的这件作品,呈现了一个父亲和他已故儿子告别的场景,深情的表情透着不舍,让2000多年后的今人看了依然很动容。
从屈臂女人像到卡马雷西风格陶盘,从阿伽门农金面具到金花冠,从荷马头像到库罗斯和科莱……本次展览是一场跨越西方文明长河的非凡对话,集结希腊本土270件/套考古发掘的珍藏,将首度大规模亮相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该展览不仅是一场美学盛宴、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巡礼,也是炎炎夏日里一站式“西方文明起源课”的首选地。观众在身处真迹环绕中提升审美品位,可以体悟人类对美、力量、智慧与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探索哲学、艺术、戏剧、体育的源头,不出上海就能感受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展览将持续到10月26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