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种子释放无限潜能,“志在万里”职业探索之旅为中西部孩子推开看世界的“窗”
2025-07-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025“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7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开营。来自云南、重庆、山西三省七校86名准初三学生与14名青年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为期9天的沉浸式职业体验探索之旅。种下一颗种子,释放无限潜能。今年的活动首次实现“沪-滇-渝-晋”四地联动,让中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青少年体验前沿科技、对话行业精英、感悟大学精神,在心中播撒梦想的种子。

优秀大学生与营员分享成长经历

“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聚焦红色寻访、科技燃梦、职业启蒙、创新体验四大主题,打造“行走的职业体验课”。继2024年成功举办首届活动后,今年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中西部协作号召,规模扩展至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盐津县,重庆万州区及山西静乐县、武乡县、高平的七所中学,营员中包括7个少数民族的13位师生,让这场相遇成为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课堂。

“静乐县很偏远,孩子出去的机会少。”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校组织委员、班主任王文中说,去年,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的师生受邀参加了首届体验营。许多孩子在回去之后会兴奋地向当地的孩子描述上海的见闻。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考去上海。”

“血管外科中的主动脉瘤是最复杂、最危重的一种疾病,一旦破裂,死亡率会高达90%。”在开营第一课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2023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胡佳腾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血管拆弹家”。除了向大众科普这种疾病的致命危害,他更希望用自身经历为同学们提供正向参考,让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支“血管拆弹部队”。

“我们要承担社会与国家赋予的责任,敢于挑战不可能,做人家没有做过的事情。”胡佳腾说道。活动期间,多位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得主与营员分享成长经历,展开深度对话,与同学们交流抒发心声。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志愿者也与体验营师生们同住同行。

场景体验赋能职业梦想

今年,活动在延续“红色寻访”“科技燃梦”“职业启蒙”“创新体验”四大主题的基础上,聚焦“场景化体验+智能化交互+行业化赋能”的职业体验,构建生动的行业认知,引导青少年拥抱新质生产力。

行程中,师生们将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人民英雄纪念塔,于百年奋斗历程的回溯中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体悟初心使命的厚重内涵;游览外滩历史纪念馆,百名学子漫步浦江之畔,追溯海派文化的根脉;深空未来剧场体验馆,8K超高清《太空遨游》展演让星辰大海触手可及;夜游浦江的游轮,在城市光影流转间感受国际大都市的脉动韵律。

以“拥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参访行程中,师生们将深入江南造船厂、新世纪科技、联影医疗磁共振产线、威派格智慧水务数字化车间等先进制造基地,并对话行业领军企业相关负责人。

职业体验课堂上,无人机装备与穿越机实战表演将为学生们点燃科技热情;职业素养课堂,学生们将参观机器智能研究院实验室、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展厅、武术博物馆、机械艺术博物馆等,感受体育精神与科技创新的交融,触摸前沿科技的发展脉搏。

从低空经济到海洋强国,从健康中国到智慧城市,通过零距离接触国之重器,来自中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将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在高端制造、智慧城市、健康中国等领域的实践成果,让抽象的科技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现实体验,在青春心田播撒下面向未来的职业理想种子。

同学们还将走访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著名学府,感悟校史传承与大学精神,探秘国家级前沿科研实验室。在感悟科学家精神、探索前沿科技中,锚定个人奋斗的坐标,在浸润式体验中对话青年科学家与青年榜样,收获一场关于“大学之道”的立志之旅。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联合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30余家公益伙伴、77名高校和中学生志愿者共同构筑起这场跨越山海的梦想接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