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不走寻常路的警民叙事,恰是人间美好
2025-07-11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今年五月,一名陈姓少年在黄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黄石港大队门口徘徊抽泣。值班民警询问后发现,少年因英语默写不及格被家长责备,负气离家。民警把小陈同学带进值班室,耐心地聆听、开导,随后联系家长将他接回。近日小陈同学送来一封信,笔迹工工整整,特地感谢帮助过他的两位民警,信里点到他们的特征,“一个很老,一个稍微胖但很年轻”。结果警察叔叔“破防”了,特地下场“纠正”:“我老吗?最多算‘沧桑’了点”“我是壮,不是胖”……此情此景一时间成为令人捧腹的笑谈。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众多网友点赞,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少年的天真和民警的幽默。少年的天真在于他按照自己眼里的真实写下所见所想,警察的幽默在于接住了这份直白,用轻松的语言予以回应。这种不端着、不紧绷的互动,让“好人好事”跳出了刻板的叙事框架,为炎炎夏日吹来一股清风。

事实上,这类警察和孩子之间温柔相待的互动并非孤例。上海一名交警和小男孩并肩坐在马路牙子上,耐心劝导,路人拍下视频发到网上,多方称赞。浙江天台,两位交警为一支小学生队伍护航,得到孩子们的“包围式投喂”。山西洪洞,执勤辅警在大雨中奋战近半个小时,将孩子抱到马路对面安全地带,暖心的举动得到孩子及群众的交口称赞。

有人说这些不过是日常琐事,的确,具体到每一桩个案都很平凡,但平凡自有其光芒。须知孩子是天真的,有着“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的质朴情感,而他们回馈的方式又是直白的,甚至带着点不谙世事的“冒犯”。这份纯真,比任何干巴巴的宣传语更能映照警民关系本真的一面,也更能体现城市治理的人性温度。

小陈同学的感谢信里没有什么大道理,却藏着朴素的信任;民警的回复看似“较真”,却透着实实在在的亲切。此情此景,让我们联想到生活里的种种——在小区踱步的居民,会和社区民警聊几句家常;行动不便的老者,会向提供帮助的交警致谢……这些涌动在日常的善意和幽默,让规则有了弹性,让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有了默契。这大约是世间最动人的底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