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弱谁有理!上海涌现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式执法”案例
2025-07-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不是谁弱谁有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事故,只要存在违法行为同样可能会被判定全责。如今,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式执法”案例出现在上海街头,让身处城市的每个人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每一次被认可的执法,都是对规则的敬畏,更守护着城市的平安底色。法治阳光,遍洒在浦江两岸,照亮了城市的平安底色,渗入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在法理情的交融碰撞中,公平正义触手可及、润物无声。

提升民警现场执法能力

“惯用弱势地位抗辩一直是让我们头疼的难题,执法指引为我们提供了方向。”今年6月,徐汇交警在处置一起外卖骑手因占道行驶与机动车发生碰撞的事故时,根据市公安局下发的执法指引,通过释法说理和公共视频佐证,依法判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完成一次“教科书式”执法,赢得路过群众赞誉。

在现代化超大城市,外卖快递群体基数大、流动性强。在交通事故中,部分骑手往往以“弱势群体”自居,罔顾自己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执法指引明确要求依法处置,既纠正“我弱我有理”的错误观念,又规范执法流程,让民警执法更有底气,让处罚更显公正。

为丰富基层民警执法办案的“工具箱”,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法制部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整理一线民警执法执勤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动态制发各类执法指引56期,推动执法保障前移。

贴合实际的执法指引为民警执法提供了清晰依据,而执法实战经验的提炼分享,则为民警多重场景执法打造了更为直观的参考“范本”。近年来,上海公安治安、交警条线掀起“教科书式”执法评选热潮。期间,越来越多的优秀执法案例脱颖而出,一些经典民警执法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收获网友大量转发好评,规范执法已经成为城市文明“金字招牌”。

为让“规范”二字入脑入心,2024年以来,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开设培训班1200余期,网络直播课堂380余期,累计培训约6.8万人次。同时,积极打造智能训练平台,制作执法教学微课程230余门,“实战实训”教学片19部,真正让基层民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通过动态更新执法指引、创新开展执法评选活动、多元化推进执法培训,上海公安机关构建起覆盖全警的执法保障体系,有效夯实基层民警规范执法的根基,推动执法能力与公信力稳步提升,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成为追求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打造全流程监督闭环

“3号间一名嫌疑人疑似癫痫倒地,值班民警请立即前往查看!”5月31日,普陀分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警通过中心预警模型,及时发现监区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对嫌疑人进行救治,有效避免了意外发生。执法办案场所的动态监督已成为常态。

规范管理的背后,“数字化”的磅礴伟力正推动上海法治公安建设向纵深发展。新一代执法办案管理系统通过实时化、智能化的监测预警功能,助力构建起覆盖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为案件办理筑牢高质量与规范化“双重”基石。

“过去案件一多就容易发生超期办理、扣押物品超时等情况,现在办案系统会自动预警超期时限,并用红色醒目字体重点提示。”普陀分局法制支队民警邵舒艺表示,新系统的智能提示和辅助功能避免了以往人为疏漏造成的执法瑕疵,为基层规范化执法办案添了一道“保险锁”。

据悉,新一代办案系统中设置了39个必检环节、192个监督预警模型,整体监督覆盖率达99%。数据监督对执法过程开展“全面体检”,精准整改则“对症下药”消除问题隐患。

今年以来,全局执法问题总数同比下降50.4%。为提升执法监督“软实力”,上海公安机关全面建设数字执法档案,对民警执法办案工作进行量化积分、综合评判,进一步压实领导干部审核把关责任,全面评价法制员履职情况。

目前,已对全局办案民警、2319名领导干部、1062名派出所法制员完成建档。以硬件倒逼软件,以环境塑造行为。

彰显超大城市法治温度

“能鼓舞他人,也就温暖了自己。”近日,黄浦分局交警李佳梁执勤时席地而坐耐心安抚哭泣男孩的温情瞬间走红网络,感动无数人。李佳梁所在支队先后诞生了屡次帮助市民游客的“外滩活地图”黄俊、帮载货三轮搬货的辅警黄欣超等多位网红民辅警。

流量“偏爱”的背后,是上海公安坚持在执法中传递人性关怀、城市温度的生动实践。在规范执法守护城市秩序的同时,更要用温情服务诠释法治初心。

这些看似“分外”的举动,恰恰是对法治逻辑的温情注解。成长路上的关怀,是衡量法治建设成效最柔软的刻度。

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治理场景中,依托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上海公安机关以法治智慧,为市民群众化解矛盾、纾解困难。

网约车司机是奔波在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住宿条件差、易与租车公司产生纠纷……嘉定区真新新村派出所依托微网格党建引领,发动党员司机建言献策,投入“驿路有我”网约车司机综合服务站治理,一方面,对入驻平台、租车公司等企业严格筛选把关,督促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服务站还为司机提供充电、就餐、住宿等多项便利服务,让司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三所联动”框架下,由公安撬动的“微网格”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嘉定区在党建网格、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多格合一”的基础上,将原有54个片区、451个村居网格细化为1866个微网格。网格变小后,网格员能更迅速地响应求助,解决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