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介入外卖食品安全!今年上海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发布
2025-07-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2025年上海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近日发布,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7月16日从市司法局获悉,今年本市将围绕“法治为民办实事”核心,推出八方面16项具体举措,司法将介入外卖食品安全、体育消费预付费等民生领域。

针对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隐患多,食材变质、环境脏乱、无证经营、执照借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监管存在盲区的问题,公益诉讼盯紧“幽灵外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检察机关将开展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通过法律赋予的公益诉讼职能,推动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重点整治食材变质、环境卫生不达标、无证经营、共用或借用执照等顽疾。公益诉讼的刚性监督,有望让隐藏在居民楼、工业区里的“问题厨房”无处遁形。

针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费纠纷频发,本市将推行“三限”规定全覆盖,严管“只进不出”的霸王条款。未来健身机构“跑路”将被纳入信用监管,消费者可申请先行赔付。

反诈预警再升级,全力守好“钱袋子”,本市将强化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工作,核心在于优化“短信+电话+见面”劝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将推进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落实落细,关键动作是建立完善老年人意定监护的服务、管理、监督等体系。这意味着从协议签订、监护人选任、监护职责履行到监督救济,都将有更明确、可操作的规范指引,填补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此外,还将建设完善反家暴数字法院应用场景。针对传统家庭暴力行为和抢夺、藏匿子女、精神暴力等新型家暴行为,开通立案“绿色通道”,构建“审理-执行-修复”全链条观护体系,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司法防护网。

普法服务深入人心。本市将开设千场“移动的法治思政课”。组织法治副校长、高校学生和公益律师等力量送法进校,开设千场以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为专题的“移动的法治思政课”,扣好法治启蒙“第一粒扣子”。

结对五百户新就业群体家庭开展综合普法服务。整合市、区21个新阶层志愿服务分团资源,建好37个新阶层志愿服务站,及时提供劳动权益保护、落户、非本市户籍子女就学等综合普法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家庭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共享城市生活。

开展百场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专场活动。围绕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解决其劳动关系认定难、诉求表达难、社会保险覆盖和劳动安全举措落地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等现实问题,提供代写法律文书、争议调解、代理仲裁和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

开展“法润兵心”法律服务志愿工作。设立“老兵法律服务室”,建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档案,为5000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和法治宣传等服务。

推进“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街镇全覆盖。开展示范庭审和以案释法,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畅通群众司法需求“最后一公里”。

推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动形成依法依规、梯次递进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格局,减少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矛盾纠纷案件。

50个小区试点树木规范修剪制度破解“剪得太狠”或“遮光扰民”争议、信用修复“即申即享”、交通处罚“一次都不跑”、长三角税费争议“一站式”解决……上海还将进一步用数字化手段简化流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