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舞姬》将登陆上海大剧院,艺术分享会抢先解锁芭蕾传奇
2025-07-1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芭蕾国家队”中央芭蕾舞团65周年团庆系列展演自去年末已从北京天桥剧场启幕,其中重头大戏《舞姬》也同步启动新一轮全国巡演。继“2023中芭上海夏日演出季”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再度与中央芭蕾舞团携手,为上海观众献上这部古典芭蕾传奇。8月29日至31日,中芭复排娜塔莉亚·玛卡洛娃版《舞姬》将首次登陆上海大剧院。

7月17日晚,本轮《舞姬》全国巡演主要演员、中芭首席舞者邱芸庭和黎文韬专程来沪,在上海大剧院A+艺术空间举办艺术分享会,与百余位上海观众面对面,揭秘这部经典作品在中国上演的台前幕后故事。

  ※  芭蕾两代大师跨时代共创经典  ※  

《舞姬》是古典芭蕾舞最辉煌时期代表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一部经典作品,又名《印度寺庙的舞女》,故事源于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剧作《沙恭达罗》,讲述了美丽的舞姬妮基娅与英勇的武士索罗尔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学最高的成就之一。

1877年,“古典芭蕾之父”马里尤斯·彼季帕与作曲家路德维希·明库斯联手,耗费巨资将这部作品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神秘的东方元素与优雅的西方芭蕾完美融合,首演即大获成功,其声名远扬比广为人知的《天鹅湖》还要早17年。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舞姬》始终被公认为“难度最大的芭蕾舞剧之一”,兼具极强的戏剧性、音乐性和舞蹈性。许多芭蕾经典作品都在它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堪称世界芭蕾艺术发展的奠基之作。因此,它不仅是世界各大舞团不可或缺的保留剧目,更成为衡量一个舞团综合实力的“试金石”。

  ※  从舞台上的顶尖表演到家门口的艺术殿堂  ※  

2016年,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引进玛卡洛娃版全本《舞姬》。为将这部“毕生之爱”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时年76岁高龄的“玛奶奶”不远万里来华,对中芭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悉心指导。从舞台花篮中花的品种,到男主索罗尔出场时不能流汗的细节,再到舞姬妮基娅每个动作背后的情感表达,作为业界知名的“细节控”,玛卡洛娃的严苛要求让《舞姬》成为中芭保留剧目中极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芭蕾院团的领军者,中芭此次以四首席、全一线的豪华阵容复排《舞姬》,特邀玛卡洛娃大师的助手奥尔加・伊芙莱诺芙再度来华担任总排练,既一丝不苟地还原经典魅力,又巧妙融入东方文化精髓与审美观念,为这部西方经典芭蕾舞剧赋予全新的艺术解读。

7月17日晚,为了让上海的观众能够提前了解这部作品,中芭首席主演邱芸庭、黎文韬特地在演出前一个月应邀来到上海,进行分享。分享会现场,2位主演以舞者与观众的双重身份,从技术、表演、哑剧动作等多维度解读《舞姬》的非凡之处,分享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他们的讲解让芭蕾艺术不再显得高深晦涩,剧中的故事与情感也与当代人产生共鸣,现场百余位观众踊跃互动,收获颇丰。

据悉,两位首席此次来沪除举办艺术分享会外,7月18日还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设两堂《舞姬》导赏课,细致讲解古典芭蕾舞中的肢体与眼神表演方法,让更多普通观众感受芭蕾艺术之美。三场活动均报名火爆,现场座无虚席。

  ※  上海首演首秀“舞”动全球文化坐标  ※  

记者了解到,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中芭的合作渊源深厚。自2021年起,中芭经典保留剧目《红色娘子军》及名作《珠宝》《堂・吉诃德》等先后登陆集团旗下美琪大戏院。2023年6月,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中芭历时三年筹备的原创舞剧《红楼梦》及经典名作《小美人鱼》引入申城舞台,并承诺未来三年合力打造品牌芭蕾演出季,让上海观众在家门口即可领略顶尖芭蕾的艺术魅力。

作为世界级芭蕾里程碑之作,《舞姬》因技术难度极高、对舞团及舞者要求严苛,演出机会十分稀缺。去年10月,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曾携《舞姬》来沪,但版本与中芭的玛卡洛娃版存在差异——缺少珍贵的神庙坍塌场景。目前,全球仅玛版《舞姬》忠实再现了一个半世纪前彼季帕大师的创作初衷,而此次将是上海观众首次现场欣赏中芭对这一版本的演绎。

从引入经典到培育原创,从搭建展演平台到打造品牌矩阵,SMG LIVE对首演首秀品牌的执着深耕,始终与上海打造全球文化高地的战略蓝图同频共振。去年推出的全新驻演品牌“See you in Shanghai上海见!”更助力更多优秀作品在上海实现首演首秀,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观众“为一部戏来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