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冬病夏治正当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7月20日,三伏天正式开启。上海今日多云有短时阵雨,受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影响,风力增大。入伏后,正值冬病夏治好时节,三伏贴疗法备受关注。
◆ 三伏天数与气温高低有关系吗? ◆
上海今天以多云天气为主,天空颜值依旧在线,不过局部地区会有短时阵雨随机上线,外出的市民朋友出门记得带把伞。早间全市最低气温在27~29℃之间,白天最高气温有34℃。上午起风力增大,东南风5级,阵风6-7级,沿江沿海地区5-6级阵风7级。
气象部门表示,上海今天的大风有一部分是受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影响。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台风“韦帕”已于1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级(12级,33米/秒)。今天早上09时,“韦帕”在位于距离广东省珠海市东偏南方向约110公里的海面上,强度为台风级。最大风力为12级,35米/秒(约126公里/小时),中心气压为970 hPa。
预计,“韦帕”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即将于20日下午至夜间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13~14级,38~42米/秒,台风级或强台风级),自东向西掠过广东西部沿海,并将于21日白天移入北部湾海面,随后趋向越南东北部沿海。受其影响,我国华东、华南沿海将有强风暴雨,广东西部、海南岛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
气象专家提醒,台风“韦帕”目前已逼近广东沿海,由于其未来路径基本贴合着广东海岸线西行,会给广东大部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需要特别注意防御。另外,目前正值暑期,在广东旅游的小伙伴需要特别注意安全,远离海边、海岛等强风雨区域,尽量避免在台风影响期间外出。
此外,今天正式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总共30天,去年是40天。三伏天的天数和气温的高低有关系吗?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邬锐表示:“其实三伏天的天数和闰六月都是历法计算的结果,跟天气到底有多热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想要了解今年三伏天到底有多热,还是要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
在偏东气流主导下,上海的天空云卷云舒,并且云里时常会洒落阵雨,出行请注意防雨。与此同时,高温也会暂歇,预计最高气温多在33~34℃,但是湿度加大,体感依旧有些潮湿闷热。形成这样的天气格局,一方面跟副热带高压断裂,其东环北抬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海上的热带系统有关。提醒市民朋友,要及时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
◆ 什么是冬病夏治? ◆
什么是冬病夏治呢?据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袁萍介绍,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动实践。所谓“冬病”,指的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像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虚寒性胃肠病等。
而“夏治”,是指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畅通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治疗方法驱散体内寒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简单来说,就是趁着夏天阳气旺盛,提前为冬天的健康打基础。
到了三伏天,三伏贴再次受到欢迎。那么,什么是三伏贴呢?袁萍告诉记者,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精选多种中药材,研磨成粉后调配成膏状,制成药饼,在三伏天的特定时间,贴敷于人体的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三伏贴的功效源于中医“天人相应”和“内病外治”的理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自然界暑气蒸腾的时期,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运行旺盛。三伏贴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更好地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脏腑,驱散体内的寒邪,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冬病夏防、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包含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使用三伏贴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成人一般贴敷2-4小时,儿童0.5-1小时,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若贴敷部位出现明显灼痛、瘙痒,应及时取下。
同时,在贴敷前要清洁皮肤,贴敷期间避免搔抓贴敷部位,防止皮肤破损感染。贴敷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潮红、轻微瘙痒,这是正常反应;若出现水泡、溃烂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贴敷期间应清淡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饮酒、喝浓茶、咖啡。
贴敷后避免吹空调、风扇,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孕妇、皮肤过敏者、皮肤破溃处不宜贴敷;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发热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