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静安促进青春经济若干举措即将出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25年3月,团市委联合市商务委、市文旅局以及相关团区委正式发布了《上海共青团推进青春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将青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打造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亲子互动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体验区……静安团区委正在悄然下一盘大棋。为深入挖掘青年群体的创造力与消费潜力,团区委在近日制定促进静安区青春经济的若干举措,希望助力青年积极投身于青春经济的发展浪潮中。
◇ 聚焦青春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街区场景 ◇
从售卖商品到体验式工作坊,从宠物友好到老少共创,从单体店到社区公共会客厅……事实上,青年的消费模式正向场景化和街区化转变。
静安团区委书记陆迪介绍说,这些举措聚焦青春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街区场景,注重青春经济中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整合政策、教育、金融等多方资源,希望加强政府、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制定符合各片区实际情况的青春经济落地项目,形成全方位支持青春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就业服务和消费选择,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发展和活力提升,打造社会治理与青春经济的复合范式。
目前,静安团区委正在和静安的多个街镇商讨,制订为青春小店赋能的可实施方案。拟根据片区打造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亲子互动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体验区。
陆迪举例介绍说,街区有许多现成的资源,比如可以通过推出免租开店等举措,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又如有的街道的青年占比很高,学区房多,完全可以围绕亲子家庭和周边大型商场合作开设亲子市集,营造亲子消费场景。而一些烟火气较浓的街区,可以成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力量也一起参与进来为青春经济赋能。”陆迪介绍说,比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团委积极参与“青春小店”主理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为青春小店主理人提供《青春小店“解忧处方笺”》课程,解读法规政策,梳理监管要点,分析实务案例,帮助“青春小店”主理人合规经营、少走弯路。又如静安寺市场监管所青年干部聚焦小店经营过程中需求,创新推出涵盖“开业+服务”于一体的《小店开业指南》,从开业和经营两大维度,为主理人们量身打造专属创业指导服务,助力小店轻松前行。
◇ 致力打造多个新消费场景青春经济街区 ◇
“无场景,不文旅、不青春”,静安团区委计划打造多个新消费场景的青春经济街区,在打造爆款场景尝试中探索新玩法新消费。
比如青春经济创新新消费街区计划依托活力街区的潮流文化底蕴与创意氛围,打造集创意、时尚、科技于一体的青年创业试验田与孵化基地。通过汇聚多元创业元素,激活区域商业创新动能,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消费策源地。聚焦青年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配套政策扶持、资本对接、导师辅导等资源,不仅吸引青年创业者入驻,更通过场景化消费体验带动年轻客群,激发创新创业生态活力。通过实施“免租开店30天”招募计划,落地部分青春经济主题快闪店铺;搭建KOC社群,同步启动青春经济创业孵化,培育多个创新商业项目或新锐品牌。
青春经济亲子新体验街区则计划整合街区的商业综合体与音乐文化资源,打造“音乐+亲子”双轮驱动的综合消费区。通过业态融合创新,满足家庭客群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等多元需求。围绕年轻亲子家庭消费场景,构建“音乐文化沉浸+亲子互动教育”消费闭环。引入音乐主题IP、儿童职业体验、亲子市集等特色项目,将音乐广场升级为区域亲子消费地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计划推进亲子主题市集,融合音乐演出、手作体验等元素;开展儿童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吸引亲子家庭参与。
青春经济新就业群体赋能街区则计划针对居民区密集区域,聚焦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构建专业化就业培训与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化职业发展支持,促进社区充分就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社区经济活力。计划搭建“技能提升+职业规划+权益保障”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开展定向培训课程。设立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港湾”。建立新就业群体就业俱乐部,推出涵盖新媒体运营、电商直播等内容的青年夜校课程体系,定制开发技能培训、解压训练、职业发展与政策宣读等课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