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让我住进你们家!”他们在客厅架起文化的桥梁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王馨怡
当外国青少年走进上海人家,他们遇见的家庭成员,是热情的青联委员。这个夏天,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携手主办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举行。在homestay环节,几位上海市青联委员敞开了家门,迎接四海的远方来客。爬佘山、吃小笼包,青联委员们带着来客感受上海的人文风貌、悉心讲解行业知识。在交流中看见上海,也实现文化的“双向奔赴”。
◆ 在青联委员家里,他们遇到中国文化 ◆
“作为上海青联的一分子,我报名参与homestay,是想要促进中外青少年之间的国际交流,促进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来到市青联委员樊大飞家的,是来自塞尔维亚的13岁的Mateja Andelkovic,和家中的孩子樊阳明一般大。两名异国的青少年很快就熟悉,在此前的活动中成了好朋友。
樊大飞一家和Mateja Andelkovic
为了这一次的家庭交流活动,樊大飞特意准备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礼物,有汝窑茶杯、扇子,还备了几套不同的茶叶,让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体验中国的茶文化。Mateja Andelkovic则带来了塞尔维亚特色的糖果,甚至献唱了一首《茉莉花》。“我们去了世博中国馆,还拉着两位小朋友去吃了上海特色的小笼包,还体验了卤煮、肚包肉等,让他们能感受到中国美食文化。”樊大飞笑着描述。
在一次次互动中与文化“撞个满怀”,住家体验让交流更有温度、也更入心。作为市青联委员、市外青协秘书长,吕敏接待的则是来自旧金山的女孩艾米丽。希望艾米丽更全面地认识上海,吕敏与女儿提前筹划路线:“她一听说要接待外国朋友就特别兴奋,不断出主意、修改行程,希望带来一段‘不一样的中国体验’。”从浦东到浦西、从高楼到博物馆,涵盖了七个城区的地标。她们一起登上环球金融中心俯瞰城市景色,也在上海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在朋友家做客时,几个小朋友围坐一起打中国扑克,女儿用英文讲解规则,现场气氛热烈。而最让吕敏印象深刻的,是女儿带着艾米丽参观校史馆与操场,用英文认真介绍自己的学校,那份自豪感真实而自然:“城市文化的魅力,就是这样通过孩子之间自然地传递出去。”
吕敏女儿及朋友和艾米丽
吕敏还特意挑选了Labubu、Molly等中国年轻人喜欢的潮玩IP作为伴手礼,“这些不仅是孩子之间的社交话题,也能带回去当作讲述中国故事的素材。希望她带回去的不只是回忆,还有我们城市的温度与潮流。”
◆ 将专业融入日常,打开多元知识窗口 ◆
不同职业背景的委员们在住家体验中,巧妙地将专业特长融入日常交流,为外国小朋友们打开了认识中国的多元窗口。
“在旅途中,我们带他参观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市青联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李雪苗说,她为从澳大利亚来的15岁客人Ashton精心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科技体验日。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她不仅介绍了校园内的地标建筑,还系统讲解了学校的重点专业,耐心解答Ashton对中国科技产业的种种好奇。让她惊喜的是,Ashton在来华前就已熟知小米、蔚来、比亚迪等国产品牌,甚至能准确说出中文名。而在校园参观中,他更是频频发问,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对中国新能源和制造业的发展充满惊叹。
Ashton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体验中医、搭脉问诊、艾灸、制作生长贴、贴三伏贴……市青联委员李明哲身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医学博士,带女儿王梓萱和来自匈牙利的Nora Marianna Papp体验了一把中医。坐在诊疗桌前,李明哲向Nora娓娓道来中医的种种。“我给Nora搭脉看诊,并做了艾灸。”李明哲说。体验结束后,Nora还收获了李明哲精心挑选的中药葫芦。
李明哲带MariannaPapp体验中医
而在中华艺术宫参观时,当VR版《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市青联委员裴力并没有止步于画作本身的介绍,而是从张择端的生平谈起,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北宋的历史背景。“我告诉她,这幅画就像一本历史书,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生活。”结合自己从事通信行业的工作经验,他还向韩国小朋友解释了VR技术的呈现原理,以及背后数字通信的作用,帮助她理解“画作为什么能动起来”。
裴力家人和韩国小朋友
“非常感谢让我住进你们家,这对我来说是最特别的体验之一。”在Ashton给李雪苗的感谢信里,这位澳大利亚青少年这么写道。无论是上海历史文化的悠久,还是科技的生机勃勃,都让他印象深刻。以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为契机,在这场短暂却温情的homestay,青联委员们不只是将海外学子邀入家门,更是走进彼此的世界,为外国青少年搭起理解中国的桥梁,读懂上海的温度。“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把城市品格留在她们心里。”吕敏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王馨怡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