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的模样”!这部动画电影让观众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2023年年初,《中国奇谭》系列让整个动画界轰动,并迅速“破圈”成为现象级作品。作为该系列的首部动画电影,脱胎于其中最受好评的《小妖怪的夏天》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经过两年半的创作后,于7月22日在上海举办了首映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上海影城SHO的现场看到,电影版画风延续了剧集版的国风风格,情节也是继续“强共鸣”,很多观众因强烈共鸣而大笑或感动。“只有立足于本土的传统,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有特点的创新,”电影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说,国风在电影中不是为了让大家看一幅画,而是构建了当下的电影镜头语言,“为大家创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有代入感的空间。”
故事:喜剧外壳下的情感共鸣
当年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能够迅速出圈爆火,首部《小妖怪的夏天》一炮而红,跟它让职场的年轻人有共鸣分不开。所以,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作为该系列的首部大电影,故事怎么讲,一直让观众好奇。
该片由《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倾情呈现,延续短片同一世界观,在“平行时空”下开辟全新故事线——小猪妖与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笑泪交织的西行冒险。
首映礼以“没有名字”为主题,呼应影片主角“无名小妖”的平凡身份。电影灵感来源于西游故事中那些从未被详细书写过的小妖怪,聚焦“孙悟空到来之前”的浪浪山世界,讲述四个不起眼的草根小妖怀揣英雄梦想,假扮唐僧师徒,开启荒诞又热血的取经故事。小猪妖作为团队创始人不断为团队成员提供“情绪价值”,蛤蟆精在保守与追梦之间摇摆不定,话痨的黄鼠狼精被迫“扮演”沉默沙僧;魁梧的猩猩怪实为爱哭包,却要硬撑齐天大圣形象。这些角色映射出普通人的真实困境,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影片放映现场笑声不断,放映结束后,全场久久响起热烈的掌声。
导演、编剧於水说,这部电影的创作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很花心思:“这部电影我们定位是动画喜剧,那可能从一开始,从故事架构上就需要把喜剧框架搭出来。这个框架就是四个无名的小妖,非要干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去取经,这一下可能它的喜剧性就来了。另外就是人物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反差,包括社恐的孙悟空、话痨的沙僧,设定好之后喜剧空间就出来了。至于具体的桥段,比如小猪妖妈妈让他喝水的问题,就很像我小时候我妈妈让我喝水,无论我喝没喝,她永远都觉得你没喝,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桥段都融入创作中。”
多位来为电影“站台”的知名电影人也被打动。演员黄晓明表示电影“好笑又感动”,打算带儿子再来看一遍,“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获得勇气的契机,走出浪浪山,要活成自己的想要的样子”。音乐剧演员阿云嘎感慨,影片具有东方美学气质的美术画面、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让他回忆起儿时在电视机上观看上美影动画的时光。
风格:典型中国风格美学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是扛民族动画大旗的上美影的作品,它的风格也非常有中国特色。一些动画行业的导演和观众都说,希望这部典型中国美学风格的作品,能够延续今年动画电影的奇迹。
据悉,《浪浪山小妖怪》汇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团队,精细打磨共计1800多组镜头,制作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让水墨氤氲的山川云气在银幕上舒展留白,工笔勾勒的精细角色在光影间跃然生动,每一帧都是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流动画卷。
陈廖宇表示,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笔墨入镜”,即让笔墨去构造镜头,而非用镜头去表现笔墨,比如小猪妖的两颗獠牙,其弧线保留了手绘感,这些细节正是最难的地方。
学者齐青表示,作为《中国奇谭》这一大IP的大银幕之作,电影延续泼墨山水与工笔线描的传统东方动画视觉,呈现出一幅极具东方奇幻视觉的现代动画。影片用四个想要冒充大人物的小妖怪,重构了“远方与家乡”“自我与成长”“现实与梦想”的现实命题,并用东方美学独有的留白,让观众在参与完一场精妙绝伦的动画盛宴回到现实后,仍能有为自己生命未来的空白处画上自由一笔的可能。
这些风格并不单纯追求画面“好看”,而是都有各自服务于内容的使命。该片艺术总监速达见证了《中国奇谭》和这部影片的创作全过程,她表示,用这些风格表现的,都是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会被其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情感所打动”。
上美影是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言人,总制片人李早说,上美影的老前辈之前都说过一句话,叫作“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我们这些后辈在这个作品当中,都在努力去实践我们老前辈在创作当中的很多畅想和匠心,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无愧于‘上美影出品’的招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