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惊现“热带雨林”?记者探秘上海最美高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谁说魔都只有钢筋水泥?偶然穿行南北高架下(鲁班立交),瞬间被眼前的绿意击中!”近日,一条《市中心高架下,竟藏着一片“城市雨林”!》走红网络,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7月24日来到高架桥下,探秘这片市中心的“热带雨林”。
现场:绿地里的绿意蔓延到高架上
上午10点,记者来到鲁班路中山南一路交界处,立刻被眼前的景观震撼到:这里是高架桥下的一片绿地,头顶上方是南北高架和内环线高架的交界处,形成一个“大转盘”。
高架立柱高达二三十米,一条条立柱都被绿植包裹着,层层叠叠,仿佛瀑布飞泻,绿地里的绿意,正慢慢蔓延到高架上。爬山虎在这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攀爬到高架上之后,又一道道垂悬下来,就像一个绿色的水帘洞。再配上周围高低不一的绿植,俨然一片“热带雨林”。因为凉快,不少市民在绿地打牌、健身。
社交平台上更是好评如潮:“蛮不错的绿地!毕竟在黄金地段,非常给力,就是一个天然氧吧的存在!”“那些绿植的藤蔓几乎覆盖了整个高架的下方,垂下的枝蔓随风摆动,好不逍遥,有些长的,游人若个子高,似乎都可举手触及”“我只是路过,却被眼前一番绿意盎然惊动,满眼的爬山虎顺着高架立柱逆势而上爬到云端,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再从云端幡然而下,随风摇曳,颇有情趣。有些垂蔓长达十几米,个子高的就能触手可及”……
背后:20年前精心打造才有今日奇景
其实这片绿地是有名字的,叫世博林,是20年前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而精心打造,经过20年的“野蛮生长”、人工呵护,才有了今日这样的奇景。
“这是自然植物适应了城市的钢筋水泥,用自己的方式来绽放的美丽。”黄浦区绿化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世博林多为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等低维护植物,直接种在绿地,通过包裹在高架立柱上的网片让植物往上“攀爬”,经过20年的生长才会冲上高架,再垂悬下来。这期间,还有绿化养护单位的精心呵护,并非有的网友认为的“浑然天成、无人打理”。
采访现场,上海金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绿化工小王麻利地打开地面水管盖子,接上几十米长的软管,开始给“绿柱”浇水。
“爬山虎养护起来比较简单,一年施肥两次,夏天隔两三天浇水一次。”小王一边手握水管往绿植上滋水,一边介绍说,为了让绿植更美观并且不影响行人,他们会不定期进行修剪,有些比较高的地方需要用高枝剪,更高的地方就要借助云梯登高修剪。小王坦言,实在是够不着的地方,就会让其自然生长,向阳面会更茂盛一些,这就自然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致。
每年4月到10月是最佳观赏期,进入秋冬后,爬山虎会渐渐枯黄,呈现出另一种美感。记者留意到,即便是在盛夏的当下,也会有少许黄叶飘落。
最新:高架桥柱绿化采用新工艺
采访中,记者获悉,世博林建设的背后,是黄浦区最大限度地统筹协调城市土地、空间和环境三者关系,通过项目建设对辖区内高架桥柱进行的示范性建设。
早在2004年,绿化部门便通过设立工程专项,对鲁班路中山南一路处南北高架桥柱进行了立体绿化建设。
2019年到2021年,黄浦区绿化、建管委等部门对区域内高架桥柱桥荫进行绿化建设和景观提升。通过桥下停车场、道班房等拆除,新增绿化约3.5万平方米,改造绿化约1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结合特色主题,展现丰富多彩植物层次,提升了景观意境和整体品质。
高架桥柱桥荫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灰色空间”,有效提升了绿视率,优化了城区生态品质。
“桥柱桥荫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提供了吸附尘埃、过滤空气、降低噪音等功效。”黄浦区绿化所方面介绍,高架桥作为城市交通主干,桥柱桥荫绿化有机串联了公园、绿地、口袋公园等绿化资源,有效活化了区域生态空间。
2023年至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植物品种多样性的考虑,绿化部门针对高架桥柱绿化采用了新的工艺,在不损伤桥柱的基础上,采取抱箍的方式,选用风车茉莉、油麻藤、月季等适宜品种进行种植,展现钢筋水泥中富有生命情怀的城市道路景观。
体验:车水马龙间的桥荫绿带
南北高架,是上海一条南北走向的高架快速路,也是上海最繁忙的城市主干道路之一。南北高架桥柱桥荫,可以说是车水马龙中的“城市绿洲”。
记者坐上公交车,穿行在高架桥下,一路便可欣赏它的美。
只见南北高架桥荫绿化以“公园城市”为主题,采用植物与非植物材料组合设计方式,打造一片片层次丰富、自然美观的“生态绿洲”,展现钢筋水泥中的生命情怀。
黄浦区南北高架桥荫绿化,由北向南分别串联起九子公园、广场公园、玉兰园绿地、太平桥绿地、复兴公园、南园公园、黄浦滨江绿道等大型公园绿地,为市民绘制了一幅熙熙攘攘、鸟语花香的画卷。
成都北路大沽路高架桥柱以“绿光城市”为设计主题,采用城市森林的设计元素,营造自然有趣、意境上佳的“公园城市”氛围。
延安高架桥荫绿化以“千里江山”为主题,采用富有中国古代山水诗画意境的设计手法,以恰如其分的留白、玄妙生动的小品点缀、层次丰富的植物布置,塑造了曼妙多元、诗意美好的城市生态空间。
内环高架桥荫则采用“国潮阴生植物博览带”为主题对桥荫绿化进行统一改造提升。“接下来的改造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使用耐阴、易于养护的中国传统植物品种,如红毛过路黄、贵州鼠尾草、白芨、山姜等,结合老城厢记忆、现代山水画等特色风格演绎,打造具有国风植物特色、生态美观的桥荫空间。”绿化部门表示。
未来,将有更多冰冷的高架桥洞变身城市精心编织的生态绿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