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上海海事大学实践队点亮西部孩子的好奇心
2025-07-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从沙漠驼队到远洋商船的奇妙联想,从红色故事里的文化传承到武术招式中的坚韧品格,这个夏天,上海海事大学和光实践队与铃兰实践队分别奔赴新疆和田与甘肃皋兰,带着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跨越山海。这群大学生以航运知识为桥,以文化传承为帆,用“替代体验”的巧思打破地域隔阂,更以真诚陪伴守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的向往。

和光实践队

在交融中让航海梦照进内陆

当和光实践队的成员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这支以“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交融”为项目主题的队伍,用航海的浪漫和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为向往远方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怎么让沙漠里的孩子理解航海?”实践队副队长童靖超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说道,“在设计航运特色课程时,队员们巧妙地从新疆的特色景观入手,用大海的美景和海洋生物引出航运知识,比如用‘沙漠骆驼队’类比‘海上商船队’,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场景中找到与航海的隐性联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课程中,队员们不仅传授了航海导航、水手结、船舶构成等具体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航海的魅力。让童靖超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对“船舶怎么预防、对抗风浪”“水手结”等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眼睛在听到航海冒险故事时都放出了光芒。童靖超说道,“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因远离海洋而产生的距离感,队员们采用了‘替代体验法’,用操场模拟海洋,设置障碍物和洋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航海的挑战,降低了理解门槛。”

孩子们的创造力常常带来惊喜。有个男孩提出“沙漠船”的想法,船底装着履带,说要用流沙当动力;还有孩子在“设计理想船舶”环节画出了“太阳能帆船”,船帆上画着大大的太阳,展现出独特的想象力。这些意外的反馈让队员们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为了合理分配实践队成员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实践队的另一位副队长李宏艳同学化身调度员。她需要与多方协调,根据当天来的人数和孩子的年龄层次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李宏艳说,“很感谢队员们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我也从当地基层工作者的身上学到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让我深受感动。”

铃兰实践队

在黄土高原让文化生根发芽

甘肃皋兰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孩子们的课本上。红色故事、武术、绘画等课程,铃兰实践队的课程表像一串多彩的水晶珠,每一颗都藏着对成长的期待。

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早晨,实践队成员罗筱凡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意义深远的课程。她通过讲述鸡毛信、王二小、刘胡兰和萝卜头等红色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勇敢、担当、智慧和乐观的种子。“我希望这些红色故事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灯塔,指引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前行,传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她说道。

操场上的武术课总是充满呐喊声。实践队成员陈缘的动作刚劲有力,孩子们跟着踢腿、出拳,虽然动作稚嫩,眼神却格外认真。“老师,我能再练一遍吗?”一个男孩额头上渗着汗,却不想休息。在武术课上,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巧,还学到了坚持与勇敢。孩子们在陈缘的指导下,不仅找到了对武术的热情,还深刻体会到了动作背后的深意。课程结束后,他们依然沉浸在武术的魅力中,牢记着老师的鼓励:“武术之路永无止境,今日的成就只是明天的新起点。”孩子们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做完动作,老师都会夸我们做得好,我们都好开心!真希望以后还能上更多这样的武术课。”

在船舶绘画课上,实践队成员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引导孩子们理解船只的不同结构、动力系统和功能,然后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将他们对船只的理解和想象具象化。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创作出了形态各异、充满创意的船只画作,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两支实践队的故事还在继续,当和光队员返程时手机里保存着孩子们画的船图,铃兰队员的手机里存满了武术课和绘画课上孩子们的笑脸照片时,成员们在实践中也收获了感动。在这些跨越山海的课堂,那些被点亮的眼睛、被点燃的好奇,将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