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高校装空调,不该被“学生能不能吃苦”绑架
2025-07-31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这个夏天刷新了很多人对“酷暑”的认识,诸多在校的高校生因为宿舍没有空调而吃尽苦头,纷纷寻找避暑法子。之前山东一位高校生为了吹空调躲进了学校周边的便利店,结果发现店里蹲坐着数十位同学,这类现象引发了外界对高校宿舍普及空调的关注。同时也有声音认为,不装空调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太‘脆皮’了”“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空调,不也熬过来了”。

其实,通过安装空调来改善学生的学习、住宿环境,与学生“能不能吃苦”没有必然联系,空调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一边呼吁老年人不要为了省电费而不开空调,从而影响健康,一边又无视学子们在没有空调的酷暑环境下煎熬,这才是自相矛盾。真正的现实难点是,每所高校的宿舍状况不同,要全面安装空调,从提出需求、资金申请,到后勤部门的评估和电力系统的改造,再到最后采购安装,每个步骤都需要投入人力、物资的计划安排,特别是一些老旧宿舍的改造,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有时候一个点卡住了,会导致整个流程陷入停滞,于是出现了等一等、拖一拖的状况。

但2025年的夏天已经发出了警示,哪怕是东北,对高校普及宿舍空调的呼声也是强烈的。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月末发布最新气候报告,包括今年在内的未来5年,有80%概率将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学校有必要做好调研和决策,及早完成宿舍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读环境。

高校学生确实需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和克服环境困难的能力,但这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科学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学会“吃苦”,不等于让学生“受罪”,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健康。即便像军训这样最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实践,也是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第一前提。

有些人质疑高校装空调,感叹当代大学生过得太舒适,其实也是对过往的一种怀念,毕竟当年与电扇、凉席、风油精为伴的校园时光,已成为青春的注脚。可如今科技条件不同,夏天的火辣程度也不同,没有体验过40摄氏度的酷热,没有钻过桑拿房一般的宿舍,就不该戏谑当代学生安装空调的诉求,更不能用“能不能吃苦”进行绑架。在精神层面,我们需要怀念,也需要懂得共情与关怀。

“以人为本”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寒窗苦读”的理念早已过时,当前高校除了教学质量之外,服务意识升级和人性化关怀也是硬指标。与其纠结“吃不吃苦”“该不该装”,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解决电路改造、费用如何分担之类的实操问题,为学生们提供舒适安全、功能齐全的住宿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