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越再推青年演员专属“锦瑟年华”系列演出,在这里瞥见最好的年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越剧院已经持续了7年的“锦瑟年华”系列演出又在天蟾逸夫舞台开演了。今年这个专为青年演员打造的演出品牌,把舞台交给了90后王婉娜、赵心瑜和俞果。3台个人专场演出将持续到9月底。
7月30日打头阵登台的是徐(玉兰)派女小生王婉娜。生于1994年王婉娜把这台个人专场定名为“新·生”,这其实是相当自谦的。“生”指的是小生,“新”指的是新人,但其实从艺18年的王婉娜已经算是有一点资历的了。
那应该从2007年王婉娜从老家宁波考到上海戏剧学院算起,18年来,王婉娜从一个喜欢唱两句戏的稚嫩小孩,成长为上海越剧院舞台的新一代优秀女小生,其中的付出和辛劳也只有王婉娜自己能够体味。但是她对青年报记者说,“新·生”更代表了她对未来的期待——18年的生长进入“成年”阶段,开启舞台新纪元。
“新·生”演出有“一元始”“十年功”“王者气”和“新生代”四幕,分别对应《北地王·哭祖庙》《啼笑因缘·约会》《甄嬛·深宫沉怨》和《关汉卿》等4部作品。王婉娜告诉青年报,这些作品其实就是自己越剧道路成长的叠加。《北地王》是她在戏校里学的第一出戏,《啼笑因缘》是老师钱惠丽的亲授之作,而《甄嬛》是她在上海越剧院里排得最有张力的一部作品。至于《关汉卿》是专为此次个人专场排演的原创剧目。在她看来,《关汉卿》的挑战是最大的,因为从开排到上演总共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在《微神/Vision》之后,关汉卿是我近两年再一次远离舒适圈的原创尝试。”王婉娜说,“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纯斗士’的设定,我想在舞台上展现他的多才多艺,还原他潇洒、豁达、幽默的多立面,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关汉卿。”
刚刚三十岁出头的王婉娜,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戏迷,其后援团相当庞大。昨晚正遇台风天气,一些杭州的戏迷没法坐火车到上海来看戏,他们就拼车赶来,其热情令人动容。在王婉娜看来,越剧本身的好看,是她能够受到青睐的根本原因。当然作为一个青年人,她也善于用互联网的手段来包装和普及越剧,这样的做法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观众。
据悉,2018年,上海越剧院为上越“第十代”青年演员量身打造了“锦瑟年华”专属演出品牌,希望以此演出品牌为契机,提升新生代演员的专业艺术水平,展现青年越剧人的风采,不断完善艺术人才梯队的建设。2025年的“锦瑟年华”除了王婉娜的“新·生”,还有赵心瑜个人专场“瑜·见”(8月20日)和俞果个人专场“我非蝴蝶”(9月26日)。
此外,自8月8日起,越剧《舞台姐妹》《梅龙镇》《玉卿嫂》等黄金一代“夺梅”剧目,也将先后由传承人集中展演。青年演员们将在代际接力中生长,在与时代对话中绽放独特光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