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住暑假这波泼天流量?“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守正与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图
作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在这个暑假迎来客流峰值,如何将这波“泼天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和实实在在的消费力?南京路用“守正”与“创新”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入戏 百年商业街里的松弛感,被狠狠拿捏
暮色降临,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中央广场,百年建筑穹顶下,暖黄的灯光与夏夜的晚风交织,一场融合音乐、啤酒、光影与游戏的仲夏夜派对正拉开序幕。为全面推动商圈活力焕新,黄浦区暑期重磅推出“上街入戏——演艺进商圈”系列活动。外滩·中央广场作为其中的标杆项目,这里打破传统商业空间边界,将艺术表演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持续31天的沉浸式盛宴。
8月1日晚开幕式上,Yiko乐队的布鲁斯狂想曲一响起,就点燃了现场气氛。电吉他的嘶吼与布鲁斯的慵懒交织,台下观众或驻足倾听,或跟着节奏轻晃身体,工作一周的疲惫仿佛被音符涤荡一空。“本来只是路过,被音乐勾住了脚,没想到在这里能听到这么地道的布鲁斯。”来自苏州的游客李女士举着冰镇啤酒笑道,身旁的朋友正用手机录制演出视频,背景里是外滩·中央广场百年建筑的雕花穹顶,古今碰撞的画面格外动人。
音乐与啤酒是夏夜的最佳拍档。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经典德式小麦到创新果味IPA,20多个潮流啤酒品牌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鹅岛精酿啤酒屋的“买一送一”套餐前排起长队,琥珀屋精酿餐厅的微醺菜单搭配德式香肠、西班牙Tapas,引得食客频频举杯。“精酿集市”社交区里,露营椅一字排开,外国游客与本地市民围坐在一起,用英语、汉语夹杂着手势交流,碰杯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这里的氛围太奇妙了,像在欧洲的街头市集,但又有老上海的味道。”一位坐在该区的游客分享道。
整个八月,每周五至周日,穹顶光影秀会与音乐演出同步上演。当光束透过百年玻璃穹顶在地面投射出流动的光斑,配合着经典摇滚、赛博朋克、复古R&B等不同主题的音乐,整个广场将化身为一座巨型剧场。上海市民周先生说,他和家人不仅看了演出、尝了精酿,还顺便在商场里买了新衣服,“周末生活的松弛感,在这里一下子就找到了。”
守正 非遗培训基地揭牌,让“老底子”活在当下
“中华商业第一街”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孕育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漫步其间,这些老字号是南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海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海派匠心的载体,如何更好地守护?就在本周,新世界集团非遗技艺培训基地正式揭牌,也标志着这条百年商业街开始系统性守护22项“老底子”非遗技艺。
“这些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是能端上餐桌、穿在身上、融入生活的活态文化。”新世界集团非遗项目负责人表示,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饮食、服饰、医药等多个领域,每一项都是海派文化的生动注脚。未来,基地既要当好“守艺人”,让大师的技艺原汁原味传下去;也要做好“创新者”,让老手艺接上时代地气,融入现代生活;更要成为“传播者”,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爱上非遗之韵。
据介绍,培训基地将承载三大使命:一是让技艺有传人,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建立专家库、制定教学规范,把零散的手艺转化为系统知识;二是让传承有体系,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数字技术,探索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三是让成果有价值,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认证,让学员的技艺学习能对接职业发展,让非遗从“手艺”变成“产业”。
“非遗不能成为存在于博物馆里的古董,唯有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方能源远流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传承人赵友铭大师表示。
基地规划分三步走:短期培养首批50名骨干传承人,中期形成可复制的传承模式,长期打造“培训—认证—创新”闭环。
创新 二次元+体育,引爆年轻消费力
周末傍晚,南京路ZX创趣场门口,只见一群穿着洛丽塔裙、戴着动漫发饰的年轻人正相约着来逛店。一个外国小姐姐也在此地驻足停留,举起手机正在拍照。她在拍什么呢?原来她对中国coser产生了浓厚兴趣,赶忙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
作为上海二次元文化的重要地标,新世界大丸百货、ZX创趣场、第一百货、新世界城,逐渐形成了一条东西贯穿的“二次元”文化长廊,更让南京路的暑期次元浓度爆表。
从ZX创趣场开始,橱窗里陈列着最新的动漫手办,从经典的机甲模型到软萌的偶像周边,玻璃上还贴着刚上映的动画电影海报,引得路过的年轻人纷纷驻足拍照。不远处的新世界大丸百货里,二次元主题快闪店前排起了长队,大家举着手机拍摄限定款谷子,耳边时不时传来“这个吧唧太好看了”“终于抢到联名徽章”的雀跃讨论。
除了二次元,体育赛事也成为点燃南京路商圈的“助燃剂”。为进一步激发“上海之夏”期间上海夜间经济活力,百联集团积极营造“百联酷夏精彩夜”全场景消费体验。围绕“夜购、夜动、夜食、夜娱”,推出夜间消费激励、夜间体育观赛“第二现场”、夜间文化演艺等丰富内容;并发放覆盖多业态、多品类的百联消费券。
8月9日“德比大战”当晚,百联集团联动旗下联华股份、百联股份、三联公司等成员企业形成“1+N”夜间体育观赛“第二现场”。南京路第一百货B馆3楼的梧桐厅将变身百人“观赛第二现场”。“为了这场德比,我们准备了‘观赛大礼包’。”百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百联通会员消费满额可抽黄金,猜中进球数还能赢金条;第一百货的观赛主会场设置了足球知识竞赛、赛事周边售卖等环节,同时,第一百货四家餐饮门店延长至午夜12点,提供烧烤、火锅等夜宵畅享。
三联公司则将观赛活动融入南京路七重天大厦的策展型零售空间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内,观赛当日可参与“吴老爷请你燃一夏”“吴老爷请你看球赛”等互动小游戏,在时尚感满满的消费场域中畅享体育赛事带来的欢乐与震撼。
【 记者手记 】
流量变留量,藏在细节里的商业密码
记者走在暑期的南京路上,最直观的感受是“忙而不乱”:既有老上海的腔调,又有新消费的活力;既能看到白发老人走进老字号里买买买,也能遇见年轻人举着奶茶追coser。这条百年商业街接住“泼天流量”的秘诀,或许就藏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里。
守正,是守住文化根脉。当22项非遗技艺录入专家库,变成系统性的“老底子”传承体系,南京路的历史文化便在当下迎来“活态保护”。
创新,是读懂消费需求。二次元的全新风向、体育赛事的“第二现场”,本质上是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展开消费对话。就像ZX创趣场的运营者说的:“我们不是卖商品,是卖一种‘同好相聚’的氛围,当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消费自然水到渠成。”
更关键的是“流量转化”的巧思:外滩·中央广场用音乐演出留住人的脚步,非遗技艺培训基地用体验加深人的记忆,多元营销方式用互动刺激人们消费——从“来了”到“留下”,从“看看”到“买买”,南京路正在把“一日游”变成“多日留”,把“过路客”变成“回头客”。
这些动态的新故事证明:商业的活力,从来不只是靠“流量红利”,而是对文化的敬畏、对时代的敏感,以及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懂你”的用心。这或许才是“中华商业第一街”穿越百年依然年轻的密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