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从高校社团到喜剧厂牌,这名95后把热爱熬成事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今年夏天,互联网视频平台上两档脱口秀节目热度居高不下,上海脱口秀厂牌高笑喜剧成为其中一档脱口秀节目的官方合作俱乐部。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恰似脱口秀生长的沃土,吸引着年轻人怀揣热情投身其中。带着对这份“上海脱口秀厂牌”的好奇,记者采访了高笑喜剧联合创始人赵明阳。
从被喜剧文化所滋养的幽默少年,到带领一群大学生在校园里“折腾”出学生自制真人秀《旦口喜剧大赛》的“赵老板”;从化身脱口秀培训师,到成为脱口秀厂牌联合创始人……赵明阳研究生就读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当问及为何选择脱口秀创业时,他说:“因为热爱喜剧,一切都像是被推动着,自然而然的事。”他的故事里藏着新一代喜剧人对热爱的坚持,也映照着脱口秀从业者在校园与市场间的碰撞与生长。
== 缘起 ==
从喜剧节目到组建校园社团
作为厂牌联合创始人,赵明阳一头扎进筹备剧场演出的各项事务里,连写新段子的空当都被挤得所剩无几。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他忙到凌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手机时不时弹出工作信息,只好一次次暂停对话,手指飞快触屏回复信息。
回忆与脱口秀的缘分,赵明阳说,这始于学生时代他看的一档上海电视台节目。“最开始看东方卫视《今晚八零后脱口秀》,演员的表演让我发现原来喜剧可以这样。”2019年《脱口秀大会》让他彻底爱上脱口秀。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兴趣会在几年后变成一份“停不下来”的事业。2021年,考研成功的赵明阳拿着复旦录取通知书,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校园里的脱口秀社团——结果是“查无此社团”。“本来都想放弃了,结果在新生群里看到有人说‘想创办脱口秀社团’,我立刻就加了他好友。”
于是,一群对脱口秀一知半解的大学生,在没有经验、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捣鼓”出了复旦大学第一个脱口秀社团——旦口喜剧,初创的日子充满“草台班子”的生涩。“最大的问题是没人懂脱口秀。”赵明阳笑称,最初的读稿会更像“大型尴尬现场”,演员讲完没人笑,观众坐着没反应。
对于赵明阳而言,招新、找场地都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兴趣变成能力。直到2021年10月,有一位同学参加了一家脱口秀公司的校园训练营,带回了基础理论,大家才算是摸到了门道。“理论归理论,真正的进步,是在一次次‘试错’里熬出来的。”2022年,赵明阳和社团成员把开放麦搬到了腾讯会议,屏幕里的笑声虽弱,却让大家更坚定了“要把脱口秀做好”的念头。
当记者问及如何寻找喜剧素材时,赵明阳说,读研的段子,写论文的段子,以及和女朋友的日常拌嘴,这些生活化的幽默都可以成为素材。2023年,他带着这些段子参加第三届大学生曲艺周,因此荣登上海市曲艺家协会2023年度光荣榜。这次获奖经历让他明白,“脱口秀的核心不是耍机灵,而是要找到生活中有趣的视角。”
== 破圈 ==
做自制脱口秀综艺也担任讲师
2023年,《旦口喜剧大赛》在B站上线,这个由大学生自制的脱口秀综艺,凭着段子中围绕“论文、军训、求职”的真实感冲上微博热搜。谈及这段自制综艺的经历,赵明阳说,“最开始想拍综艺,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校园脱口秀,没想到这个自制综艺让我和团队垫了不少钱。”为了扩大综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赵明阳和团队成员在复旦的活动室里搭景,想尽各种方式邀请知名视频博主当评委。“我大概给上百位博主发出邀请,没想到谭乔、碎嘴企鹅等百万粉丝的大博主愿意来做评委,我想他们愿意参加评委也离不开对大学生做脱口秀的支持。”
录制很顺利,后期却耗时耗力。为了让节目顺利上线,最后赵明阳自己盯着剪辑,修画质、剪片段,硬生生扛了下来。所幸,最终节目火了,还上了微博热搜。因此,上海其他高校的脱口秀社团主动建联,并结缘了有多年业内经验的脱口秀公司,收获了高笑喜剧厂牌如今的合作伙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之前垫的钱、熬的夜,都值了。”但赵明阳也清醒地说道,“校园综艺的意义,不是出明星,而是让更多人相信,普通人也能把生活讲成段子。”
赵明阳对脱口秀理解的成长,藏在“教别人”的过程里。2023年秋天,在一位曲协老师的引荐下,他第一次走进上海一所中学教脱口秀。为了做好脱口秀兴趣课的分享,他结合案例拆解段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喜剧的技巧和魅力。“我们会‘扒’知名脱口秀演员的文本,分析脱口秀演员的逐字稿,埋梗和拋梗的节奏,比如分析‘错位梗’和‘观察式吐槽’怎么用。在备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对脱口秀的理解也在加深。”
== 创业 ==
从逐梦到将梦想落地现实
2023年6月,高笑喜剧厂牌正式成立,赵明阳从社团负责人之一变成了创业者。这个转变,伴随着数不清的账单:场地的租金、演出设备的调试费、演员的出场费……困难时,他和同样来自复旦大学的合伙人沙棘垫钱,还得向场地方上海大世界“借钱启动”。“早期有次办脱口秀专场,票没卖出去多少,反而暴露了一堆问题。”他回忆那次演出引发混乱的原因,因为想给观众准备印有座位号的纸质纪念票留作纪念,反而让取票的工作量大幅增大,影响观众找座位的动线。“后来我们总结经验,电子票用来看座位,纸质通用纪念票留作纪念。”
对于赵明阳而言,每次脱口秀演出,都像是实战型“练题”。接受采访时,赵明阳向记者复盘,2024年的一场脱口秀专场,因为是去客场租的剧场,没想到麦克风突然出现故障,舞台上的高脚凳也被遗漏了。“虽然场地方有责任,但心里清楚,还是自己不够专业,之后每个细节我都会全程盯。”这些“踩坑”让赵明阳明白,脱口秀创业不止于“搞笑”。他也学会如何让梦想落地,拥抱现实。和社区合作演出时,赵阳明会选择“肢体动作多、能镇场”的演员。如今,厂牌和训练营团队深度合作,把培训交给专业的人,自己团队专注演出。
谈及创立高笑喜剧厂牌初衷,赵明阳说,“高校脱口秀社团搭建了脱口秀爱好者相遇的平台,但大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讲,也要敢于走出校园讲,出去挨过冷场,才知道段子该怎么改。我想让更多大学生知道,脱口秀是有性价比的‘副业’,投入一支麦克风,可能收获一整晚的快乐。脱口秀不是‘玩票’,是能靠努力吃饭的手艺。”如今,高笑喜剧厂牌成为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官方合作俱乐部,还成为杨浦区曲艺家协会成员。
从复旦大学的活动室到黄浦大世界的舞台,赵明阳的故事里,没有“一夜爆红”的传奇,只有“把热爱熬成事业”的韧劲。正如他说的:“脱口秀最迷人的,就是普通人也能靠一张嘴,把日子讲成光。”而他,正带着这份光,在喜剧的大海里乘风破浪。
== 对话 ==
坚持比天赋更重要
记者:脱口秀作为喜剧的一种形式,受年轻人喜爱,对于想说脱口秀的大学生,你有哪些建议?
赵明阳:我很想对喜欢说脱口秀的大学生说,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先去开放麦讲满50场,再说自己有没有天赋。如果你连50场都坚持不到,那你的天赋就是“半途而废”。因为做脱口秀厂牌,我看了很多中文脱口秀样本,别信“天赋论”,能把人逗笑就够了。我遇到过真正热爱说脱口秀喜剧的学生演员,才讲了不到两年,已经跑了300多场开放麦,正是这样的努力和坚持让这个学生演员有了越来越好的表现。
记者:作为高笑脱口秀厂牌创立者,您觉得如何看待大众对于一段脱口秀表达会产生认同或者批评等不同的声音?
赵明阳:其实我们现在说的脱口秀,可以分为观察型、故事型和观点型等大类。像观察型单口喜剧,是基于对事物的观察,既幽默也不会冒犯到任何人。对于脱口秀演员,大众对于脱口秀段子的评判是每个演员需要承受的,没有任何一个段子能让所有人认同,必然会遇到反驳的人,也会遇到产生共情的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