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硬核创新,58家上海创业企业争上国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国赛选拔赛8月5日开赛,58家创业企业同场竞技。记者看到,走上国赛舞台亮相的创业者中,不少都是年轻的90后翘楚。
※ 参赛项目瞄准硬核创新 ※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上海高新技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黄浦支行支持的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国赛选拔赛焕新开赛。
经过初审,全市共有58家企业入围国赛选拔赛,主要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其中不乏聚焦光子激光测量技术、智算中心通讯系统、干细胞衍生物规模化制备等一批瞄准未来产业、硬核科技的参赛项目。
用宇宙之冷,解地球之“热”,这是三开尔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葛瑞向记者描述的颠覆性图景。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将南极北极的天然制冷奥秘,“压缩”进工业厂房与数据中心,让企业无须耗电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冷气。这听起来有些科幻的技术,有个专业的名字——“空间辐射制冷”,而葛瑞的目标,是让它成为工业节能领域的一把利器。
“为什么南极能达到-95°C?因为它穿透了地球的大气层,直接‘汲取’了宇宙中接近绝对零度即3开尔文的‘冷’。”葛瑞解释道,这也是公司名称“三开尔文”的由来。他们的核心技术,正是模仿这种自然现象。团队从浙江大学的研究土壤中萌芽,将原本需要复杂光刻工艺模拟的冰川多层结构,创新性地用金属氧化物材料层层压缩成一张特殊的薄膜或板材。这张神奇的“板子”,能像地球两极一样高效地透过大气窗口,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扔”向寒冷的外太空,从而自身降温。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在美国已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原理验证,但成本令人咋舌——每平方分米大小的样品造价就超过10万元,产业化几乎不可能。“我们做的核心创新,就是找到了替代材料和全新的生产工艺,控制了成本。”他表示,通过持续的材料筛选和工艺优化,三开尔文将核心材料的成本降至每平方米百元,实现了百万倍级别的成本下降,为技术真正走向市场铺平了道路。
他们还全球首创地将这种辐射制冷材料做成了实实在在的“无电制冷空调机组”,如同集装箱或大型柜机设备,可以放置在工厂屋顶或空地上,无须插电,就能持续提供22-24°C的冷气。这对于饱受高昂电费和紧张电力指标困扰的工业用户,如数据中心和大型工厂,无疑是一剂良方。“数据中心制冷的电力成本占其总能耗的30%以上。”葛瑞指出,“用我们的系统替换部分传统制冷,一个数据中心单元就能节省约20兆瓦的电力,相当于释放出巨大的产能扩容空间,节能比例普遍在20%-40%。”
※ 赛事选拔从“选种”转向“育苗” ※
2023年,带着在浙江大学积累多年的研究成果,葛瑞在上海普陀区正式创立了公司,研发团队以浙大背景为主。对于选择上海创业,葛瑞表示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资源生态和落地场景。“上海有各种比赛、交流平台,我们几乎每月都参加。”他坦言,此前参加海聚英才大赛,夺冠后就成功引入了一位深耕工业空调领域的销售合伙人,他也希望借助此次参加国赛的机会学到评委丰富经验,找寻到更多合作机遇。
记者从大赛主办方处获悉,近些年赛事选拔在导向上从“选种”向“育苗”转变,在服务上从“共性”向“专精”转型,在功能上从“平台”向“伙伴”转换,让参赛企业享受深度科技创业辅导、精准产业链资源对接、多渠道科技金融和投融资服务。这也是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一直坚守的理念,深度融合“创业学堂、创孵学院、梦想沙龙、未来之星”四大品牌活动资源,打造高质量的服务矩阵,将创赛打造成为上海高科技企业的“引力区”。
1993年出生的王舰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博士后,同时也是上海思德克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年轻企业核心方向是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公司的诞生正是高校实验室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源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徐俊教授的实验室。“作为徐老师的学生,我既是公司的一员,也还在进行我的博士后研究,这种从实验室到公司的紧密联结,也体现在我们团队里——目前48人的团队中,有十几位成员是徐老师的学生,以兼职形式深度参与公司的研发工作。”他们的目标很清晰:把实验室里的发现,变成真正能救人的药,目前主攻的第一个管线就是针对急性肝衰竭的外泌体药物,计划今年年底推动首个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这次参加国赛,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亮相。“坦白说,我们这样的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非常需要投资人的关注和支持。参赛首先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技术的价值和进展,并寻求潜在的投资与合作。”王舰表示,作为第一次参赛的选手,赛前组委会安排的辅导非常实用,教会了他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清晰有力地展示项目的核心价值。“这让我感受到,大赛不仅仅是一个竞技场,更是一个连接资源、赋能创业者的宝贵平台。”
据悉,自2012年以来,已走过一纪时光的创赛累计吸引近7万家科创企业报名参赛,其中890余家企业在全国赛中斩获优秀,1.7万家优质企业获得约20亿元市级创新资金资助,从中走出了94家上市企业。而创赛也正在从一项比赛转化为汇聚各方资源的大平台,围绕科技创业链提供精细化服务,有效促进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本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