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具身智能领域的青年创客这样回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本市的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根据方案,到2027年,上海将实现“三百”目标: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实现具身智能“模力聚申”。对此,上海几位具身智能领域的青年创客就实施方案做了回应。“决心和政策都有了,对我们是特别大的利好,也给了我们信心。”
“此次《实施方案》的推出,特别是加强群链协同发展,以及对核心零部件、智能感知等技术的重点部署,让我们深感振奋。”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马道林表示,作为国内首批攻坚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创业企业,千觉机器人已在多模态触觉、控制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应用于多家头部具身机器人企业、传统制造业公司。此次《实施方案》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应用场景开放,为创新型企业创造了结构性发展机遇。在产业协同层面,方案提出构建“核心零部件—终端产品—产业集群”全链路生态,重点支持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等高价值部件研发,推动本地化供应链建设。千觉作为触觉感知技术供应商,可依托政策支持的浦东张江产业集群,与智元机器人、宁德时代等企业形成“硬件+场景”协同,加速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应用。
马道林分析说,在应用场景方面,此次《实施方案》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康养等五大领域,明确百大场景落地目标。例如,工业装配场景对高精度触觉感知需求迫切,千觉的触觉传感器技术可助力机器人实现亚毫米级操作,满足精密装配需求;医疗场景则通过政策支持的仿真训练平台,推动护理机器人安全交互能力提升。该《实施方案》对示范项目的资金补贴及跨行业揭榜机制,将进一步降低技术商业化成本,加速前沿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的渗透。
“有政策,有资金,还有上下游的配套资源,此次《实施方案》十分利好具身智能的产业及行业,很多点都对应了我们现在在做的方向。”最终序列(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CEO 殷晓晗认为,该方案通过产业链整合,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有良好产业基础。通过构建“核心零部件-终端产品-系统集成”,将加速本土企业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演进,形成产业链。这么一来,长三角有希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苏浙皖为转化应用区的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殷晓晗分析说,不同于单一技术突破或企业培育,上海通过“技术+平台+场景+生态”系统创新,有机会让具身智能产业更具韧性和更加可持续性。“这也表明了上海布局未来产业的战略决心和系统思维。未来将会聚焦技术瓶颈突破、平台支撑、多元场景以及创新生态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