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永不过时,闵行区吸引诸多企业“新住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8月7日,全市“政府开放月”活动走进闵行了解区域营商环境。今年2月5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全市16个区积极出台本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闵行区在建设营商环境方面似乎别具一格,从其他各区那里“挖”了不少墙脚。谈及来闵行落户的缘由,几家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地提到,政府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且这里制造业聚集,离市区近。
距离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人民广场不到一小时车程,便是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作为闵行区最主要的外资集聚地之一,莘庄工业区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相关为三大主导产业,累计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58家。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艺指出,莘庄工业区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市108家开发区中已连续六年位列前三,连续四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和商品销售总额超千亿元,已发展成高端制造和外商投资聚集的投资热土。
25年前,上海依工汽车集团总裁王迅飙,决定将公司从青浦搬到了闵行,正式落地在莘庄工业区。“这里不仅离市区近,而且非常欢迎制造业。”王迅飙解释当初做此决定的出发点。上海依工是美国依工集团在华布局的第一家企业。按照王迅飙的话来说,公司进入中国是考虑到市场要素,但他们和政府打交道也是“门外汉”。到闵行之后,他用四个字总结政企之间的配合度——有求必应。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快速透明的审批环节。他表示,对汽车行业来说,时间节点十分重要,这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按部就班往前推进。两三年前,企业扩产建设需要新的厂房,原本计划选址在莘庄工业区,但诸多因素一度导致建设方案中止,在工业区与区政委的协作下,企业最终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审批,从施工到进厂仅耗费了10个月。
和上海依工一样,维旺光电也是从上海其他区搬来的“新住民”。“我们今年5月份刚从松江搬来闵行”,正好来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务的上海维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CFO吴海味说,“一是位置靠近虹桥枢纽,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二是闵行正在打造能源设备和绿色低碳的千亿产业集群,阳光能源等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已落户闵行,我们希望在区政府的桥梁作用下,与上下游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她用三个词形容闵行区的政务服务:专业、耐心、一体化。企业正式落户闵行前,她在和政府沟通的过程中便了解到,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光伏产业的了解程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这大大降低了双方的沟通成本。“效率非常高。”她表示,从3月份开始选址到与闵行招商局接洽,再到5月份公司落地马桥经济园区,仅几个月时间。
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来这里体验惠企政策服务的企业代表:“通过手机NFC‘碰一碰’小程序可以直接进入‘闵企连廊’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吴海味在体验后感叹:“智能匹配功能还挺实用,就像专属政策顾问。”
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何凡指出,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家按照《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规范》推出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打造连廊“网购式”惠企平台,提供政策申请、受理、审核、公示、拨付等“一站式”服务。智慧化惠企服务场景“闵服通”今年9月上线后,将帮助企业更简单、更迅速、更准确地完成办事流程。
线下,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还组建了金、银、铜牌“闵小二”帮办队伍,打造企业从政策咨询、材料准备到审批协调“全流程服务链”,帮助企业节省办理成本。“以前是等企业上门,现在是为企业提供追踪服务。”何凡直言。
截至目前,闵行区已在市惠企政策标准平台完成37个惠企政策文件认领、图谱和拆解工作,并将新增一批区级“免审即享”和“直达快享”政策项目。近年来,闵行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滚动开展8轮营商环境改革,共推出了875项改革举措,成功入选“2024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副处长孔媛介绍,除闵行区外,全市其他15个区也在同步打造自己的“一区一品”营商特色品牌。比如,黄浦区开通了“涉企行政检查专栏”,集中公示各执法部门年度检查计划,深化跨部门联合检查的约束机制;徐汇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设立“游戏产业服务中心”,为游戏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静安区推出知识产权“知惠计划”,成立全市首家知识产权海外公共服务站;青浦区启用西岑国际人才公安窗口,推出“出入境+户政”双轮驱动24小时智慧服务模式;宝山区庙行镇、罗店镇、罗泾镇优化审批流程和监管服务,打造网红集市,唤醒城市烟火气。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