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传承闪耀濠江,王振义院士特展暨大师剧《清贫的牡丹》澳门首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孙甜甜 李学澄 童宽
8月7日至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访问团访问澳门,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深化学生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访问期间,交大医学院与澳科大联合举办“王振义院士医学成就特展”及话剧《清贫的牡丹》澳门首演,通过学术与艺术双重形式,生动展现王振义院士的医学成就和崇高精神。此次活动是沪澳医学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为促进两地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与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正式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及暑期科研实践合作协议。双方此前在医学研究领域已有多项合作成果,新的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两校师生交流、学科协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沪澳科研及政策优势,推动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合作也再添成果,两校合作备忘录及学生科研实践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促进双方全面合作,扩大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也为交医学生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和研究深造的宝贵机会,拓宽视野和实践能力。
此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特展在澳门科技大学盛大开幕。交大医学院首次于境外举办展览,通过珍贵史料呈现了王振义院士的卓越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刘俊岭,共同担任本次展览的讲解人。王振义院士首创临床与基础研究交叉模式,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上海方案”,放弃专利普惠全球,80岁仍创新“开卷考试”教学法,培养出“一门四院士”等光辉事迹被娓娓道来。
王振义是上海首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8月8日晚,以王振义院士为原型的话剧《清贫的牡丹》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成功首演。此次演出作为2025年沪澳医学人文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这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话剧展演,更是一次科学家精神跨区域的传播实践。
新编版《清贫的牡丹》聚焦医者、师者的崇高职业精神与价值追求,在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以及剧本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话剧首次融入王振义院士的求学经历、爱情故事与育人细节。澳门观众通过这部话剧,更加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医学文化和人文精神,感受到两地虽存在地域差异,但在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价值观上却高度契合。
饰演王振义院士的青年医生杨润表示,一次次登台,让他不断走近王院士的医学人生,深切感受其病人至上的家国情怀与追求卓越的大医风范。作为重症医学专业医生,他更加坚定了从医初心,深刻领悟到仁术济世、医者仁心的真谛,牡丹精神将成为他医学道路上的指引明灯。饰演谢竞雄女士的董媛媛提到,她连续九年参演《清贫的牡丹》。这九年,是她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踏上工作岗位,再到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蜕变历程。每当遇到困难,话剧蕴含的勤奋学习、追求卓越、一切为了病人的牡丹精神,便如星光照亮她前行的路。
《清贫的牡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心打造的文化精品剧目,自2012年创排以来,历经13年打磨提升,已成为传承医学院精神的重要载体,并入选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孙甜甜 李学澄 童宽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