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魅力:一个书展一座城,上海书展成为爱上海的理由
2025-08-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 吴恺/图

“我来自杭州。”“我是从北京专门打飞的过来的。”“我老家山东菏泽,在上海读大学,因为暑假里有书展,我就不回去了。”“我们来自内蒙古,这次想到苏州杭州去玩,听说上海有书展,就特地过来转一圈。”青年报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20名读者,竟有4位是外地专程来看上海书展的,他们来到这座城市就感觉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书展之中。拥有各种“稀缺资源”的书展,正在成为人们热爱上海的一个重要理由。

  ※  书展“稀缺资源”很诱人  ※  

让菏泽的王同学决定暑假不回老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听说今年上海书展要首次举办“旧书新知”全国邀请展。全国要来八家著名旧书店,除了上海旧书店之外,还有天津市古籍书店、南京复兴书店、四川毛边书店等,一个个都是旧书圈响当当的招牌。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去逛逛那里的旧书摊,没想到这次书展一下子就将这么多旧书店都请过来了。还是上海书展面子大啊!”王同学在“旧书新知”里一口气买了十几本古旧书,其中还有一本是翻译家肖乾的签名本。仅此一项收获,王同学就觉得暑假留在上海值了,“我这样的狂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发生。”王同学告诉记者。

如果20位读者中就有4位是外地读者,比例为20%,这个比例在青年报记者印象中是历年上海书展最高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上海书展很特别,很多“稀缺资源”有其不可替代性。“旧书新知”全国邀请展是一个,还有很多好书都是上海首发。对于这些书,外地读者或许可以在不久之后买到,但首发式上的重量级嘉宾就未必能够见到,更别谈要签名本了。

除了书之外,还有各种上海书展的专属体验。那位本来要去苏杭旅游,临时赶来参加上海书展的陈先生,就是带着孩子来进行“食物的旅程”XR(扩展现实)沉浸式体验的。这个XR沉浸式体验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根据知名科普IP“十万个为什么”研发新推的项目。在书展现场,孩子们只要佩戴专业头显设备,开启了一场颠覆认知“食物体内大冒险”。

陈先生帮孩子带上设备,小朋友立刻就进入了“大冒险状态”。本次“食物的旅程”XR体验内容开放了两个关卡,分别为“口腔大作战”与“消化道解密”。在“口腔大作战”这一关卡,小朋友化身“食物小卫士”,扳动食指,向虚拟的细菌射击。随着第一个关卡结束,小朋友乘坐“消化筏”穿越模拟胃酸环境,在五彩斑斓的胃部进行探索,并通过动态九宫格拼图解密消化系统结构。

结束体验的小朋友兴奋极了,很多孩子都想再来一次,当然,他们必须排队。“这种沉浸式体验完全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比单纯看书、听讲生动太多了。把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虚拟意义上)、玩得转,孩子自然兴趣浓厚,主动探究的动力十足。” 陈先生对记者感慨,如此有意思的体验,也只有在上海书展上有。

  ※  逛上海书展就是一次“上海游”  ※  

西安到上海旅游的朱女士从上海展览中心书展主会场出来后,听说著名的愚园路就在附近,想“顺道”去看看那里的名人故居。正巧查到作为书展分会场的静安区图书馆开讲“愚园之源 源于静安”系列讲座,朱女士又“顺道”去新闸路上原为海关楼旧址的静安区图书馆听讲座。

她了解到,愚园路得名于静安“愚园”,是与张园、徐园齐名的海上三大名园之一。愚园路历经百年从未更名,素有“百年愚园路,半部近代史”的美誉,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2025年上海书展期间,静安区特别策划推出“愚园之源 源于静安”系列讲座,邀请熊月之、徐锦江、陈喆华、马军、张云等五位专家学者,以多维视角串联愚园路的空间叙事,带领读者触摸海派城市记忆的温度与厚度。

学者徐锦江近年对上海城市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这次他在讲座中主要为读者梳理了愚园与愚园路的起源、历史发展,点明愚园路的独特性:“从1860年军路始建到2025年,它始终是上海城市肌理的活态标本。”而对于城市更新,徐锦江则强调“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性。他以岐山村等老弄堂为例,说明渐进式微更新如何平衡历史风貌与民生需求:“真正的城市文脉不在推倒重建中延续,而在居民的烟火日常里呼吸。”

朱女士对徐锦江的观点深为认同。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西安,西安的“原真性保护”也很好,但和上海的保护相比又有所不同。讲座之后,朱女士再去兜愚园路,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在这个夏天,但凡来上海旅游的人都会感觉到他们身处于一个庞大无比的书展之中。这源于今年上海书展遍布广泛的主会场和分会场。在人民广场,离那里不远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是书展两大主会场之一。在徐家汇,那里的文化地标徐家汇书院书香正浓。即便是到遥远的崇明,那里的分会场也有几十场阅读活动,热热闹闹,满满当当。

“我怎么感觉走到哪里都是上海书展啊!”来自安徽芜湖的秦女士对记者说:“逛书展也就是逛上海,书展游就是上海游。”的确,上海的这个夏天,书香已满城,文化已满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 吴恺/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