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上海交出绿色发展“成绩单”,艺术节让环保理念更生动
2025-08-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杨力佳/文、图、视频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2025年全国生态日上海主场活动今天(8月15日)在世博文化公园举行,并且交出绿色发展“成绩单”。同日,以“美丽上海,艺起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西岸漩心启幕,通过艺术与环保的融合,让绿色理念走进日常。

  ◇  上海交出绿色发展“成绩单”  ◇  

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当前,本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

据介绍,本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和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如上海电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技术示范,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促进垃圾焚烧后相关废弃物循环利用。

市发改委会同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遴选出的42项先进绿色技术以及9项示范工程,将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

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的基础上,今年7月31日又出台《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为本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绿色市集 郭颖 摄

自今年起实施《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规划、建设、运行、改造等全寿命期管理,进一步明晰相关主体责任,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累计发布三批共计136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加快构建覆盖城市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

以节能降碳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照“能建尽建”原则推进各领域 “光伏+”专项行动,截至2025年6月,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谋划布局绿色燃料体系。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业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推广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此外,本市以全社会之力共绘绿色低碳转型新图景。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逐步成为碳中和思想交流、技术对接和产业合作的重要权威平台。支持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CN100),推动链主企业制定一套广泛认可的供应链减碳管理规则,实现供应链协同转型。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着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2024年新增城乡公园141座,新建绿地1020公顷,绿道229.77公里。上海积极贯彻公园城市理念,全力推动城乡公园体系建设,确保“十四五”末建成“千园之城”。

世博文化公园绿意盎然 郭颖 摄

塑料污染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美团青山计划发布八周年进展。截至2025年7月底,超过260万商家拥有“商家青山档案”,累计有超过5.2亿美团外卖用户使用过 “无需餐具”功能,产生超100亿次相关订单。今年4月,美团、大众点评App全新上线“支持自带杯”标签,已覆盖1.3万家饮品门店,引导用户更多自主绿色消费行为。

  ◇  艺术节让环保理念更生动  ◇  

“我是从三年级起开始接触自然笔记的,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至今已经积累了三大本。”2025年上海市首届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康桥实验小学的甘启泰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经过这1年多的观察,我真切地感受到,上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我感到非常高兴,自己的获奖作品《清晨林子里的小生态》可以在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上展出,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爱护环境。”

康桥实验小学甘启泰 杨力佳 摄

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以“艺术+环保”为创新路径,将生态理念和文化艺术紧密融合,采用大型装置艺术展、非遗大展、潮流艺术展、手工艺展、互动游戏、循环再生展等多元形式,为公众献上一场联结传统与未来、艺术与科技的生态奇幻之旅。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柏国强表示,近年来,上海深耕生态文化建设,将其纳入美丽上海“十美共建”布局,构建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树立了一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打造了以“碳秘馆”为代表的一批环境宣传教育阵地,创作了《苏州河蝶变》等一批传播度高的生态文化作品。每年的生态环保艺术节通过将艺术与环保无界融合,让生态文化更加鲜活立体。未来,将搭建更多生态文化宣传平台,推出更多生态文化产品,让人文艺术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相融相长。

近期,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区推荐生态研学路线,从中优选出首批11条,于今天正式发布。

“‘和’谐共生:虹口和平公园生态研学之旅”“自然艺术: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漫游”“浦江‘碧’弯:闵行吴泾生态环境保护研学路线”……打开这张名单,记者发现,路线主题包括:生物多样性、低碳生活、环境教育、水环境保护等,每条路线一般包括2-4个场景,含各类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低碳设施、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绿地公园、郊野公园、自然景观,通过参观探访、趣味活动、游戏互动、实践课堂、环境调查等各种形式,力争好玩有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实现沉浸式研学体验。据介绍,为讲好每条生态研学路线的故事,方便市民详细了解路线信息,还特别制作了每条路线的短视频,将于今天起陆续发布。之后,还将推出更多研学路线,努力让“生态研学 与美同行”成为美丽上海建设的鲜亮名片。

据悉,本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持续至8月17日下午5点,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除展览外,还将举办艺术家现场互动、木偶剧表演等多项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