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术家与百余名青少年创作者,共同用笔墨见证“更美好的水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当淀山湖的晨雾遇见宣纸上的墨香,当朱家角的石桥衔接巴黎的画廊,一场跨越国界的青少年艺术盛宴在青浦仓野SPACE温情落幕。8月18日,第九届朱家角国际艺术季暨墨韵少年国际水墨艺术大赛颁奖典礼在此举行,中法英三国艺术家、各界领导与百余名青少年创作者共同用笔墨见证“更美好的水岸”从愿景变为现实。
十米长卷里的 “青浦情书”:少年笔触绘就五湖风华
“看,那是淀山湖的渔船!”“元荡湖的芦苇荡被画活了!”随着7位少年缓缓展开手中的卷轴,一幅10米长的《青浦五湖图》在众人惊叹中渐次铺展。这卷由朱家角小学等校学子共创的水墨长卷,以分景合璧的巧思,将淀山湖的浩渺、元荡湖的清远、大莲湖的野趣、夏阳湖的秀逸浓缩于宣纸之上。
“画大莲湖时,我特意留了块空白,想让看画的人想象湖里的小鱼。”12岁的马静怡说。主创之一的张彧舟则笑着分享:“为了画好夏阳湖的倒影,我蹲在湖边看了三个傍晚,才学会用淡墨表现水波。”这组由赵志文教授指导的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青浦日记”,更将作为文化使者,开启巴黎、伦敦的巡展之旅。
随后现场开启了以“江南水乡”为起点的成语接龙。“不仅画得好,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一位法国艺术家赞道。
颁奖台上的“艺术接力”:从传承到创新的少年力量
“请上届金奖得主项征、翁添月为优秀奖选手颁奖!”当两位少年将证书递到邵若曦、朱一辰手中时,台下响起会意的掌声。
香港少年余銘浲捧着“色彩奖”证书,眼里满是激动:“第一次来朱家角,就爱上了这里的桥,下次要带画笔来写生!”“构图奖”得主马静怡则在采访中说:“画五湖图时学会的留白,原来在生活中也能用——给别人留空间,自己才更自在。”
从“童真奖”里的烂漫想象,到“创意奖”中AI与水墨的碰撞,再到金奖得主朱圣一、项征与AI作品获奖者刘栩嘉的跨界突破,3500件投稿中脱颖而出的210份佳作,印证了“水岸”主题的无限可能。正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磊所言:“这些作品里,有比技巧更珍贵的——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现场的签约仪式上,“世界艺术育苗会”正式扎根青浦。这个汇聚全球艺术资源的平台,将在上海设总部、巴黎设欧洲分部(选址蓬皮杜艺术中心对面),为青少年搭建从本土创作到国际展示的桥梁。“艺术不该有围墙。”UAAF 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会长何宇红说。
颁奖典礼后,“更美好的水岸”主题展正式开放。AI生成的水墨动画与传统工笔画隔空对话,伦敦少年笔下的泰晤士河与朱家角的漕港河在画中“相遇”。
据了解,本届获奖作品将于8月20日启程,在巴黎天才画廊、伦敦格兰顿小学开启巡展,而升级为《2025墨韵少年国际书画大赛作品年鉴》的画册,将由欧洲出版社 GaDE International GmbH 全球发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