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明信片全景记录淞沪抗战
印着“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的明信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58岁的金山居民丁一华,将30张珍藏了47年的明信片无偿捐赠给了当时的金山县博物馆。这些明信片生动展现了当年淞沪抗战的历史场景。30载光阴匆匆而过,今年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捐赠明信片的丁一华老人已于2022年去世,但30张记录着抗战历史的明信片仍展陈在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无声述说着那段中国人民抗争的岁月。
每张都有详细“图说”
“我们初步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些明信片反映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的场景。”在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给青年报记者展示了这套《淞沪抗战写真图片》明信片。采访时,正值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展陈局部调整,这些明信片转入金山区博物馆存放。
“这30张明信片的内容很全面,有战场上的场景,有社会各界参与抗战的场景,有后勤保障的场景,还有反映日军烧杀抢掠罪行的。”余思彦小心地拿起一张明信片给记者展示,只见明信片上是一名女大学生身着军装、头戴船形帽、手握长枪瞄准射击的画面,右下角印着“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
相关资料显示,龙文彬是冯庸大学体育系学生。1932年2月上旬,冯庸大学校长冯庸率领由126名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南下来到上海抗日,其中16名女学生组成“女子抗日义勇中队”,龙文彬担任队长。“这张明信片,反映了当时在校学生参加义勇军的场景。”余思彦说,当时是全民抗战,社会各界比如义勇军、童子军,都参与到了抗战中。“义勇军中有女兵”,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明信片真实再现了当年的一些场景,每一张的右下角都有详细的‘图说’。”余思彦介绍说,明信片上的文字显示,这套明信片是上海棋盘街文华美术图书公司发行的。从30张图片选取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有意识地进行过主题策划。“当年丁一华捐赠时,30张明信片是散的,没有封壳,但他在每一张上都做了编号。”余思彦坦言,虽然这套明信片具体是哪一年发行的、当年发行了多少套等问题仍需考证,但其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明信片背面印着“上海棋盘街文华美术图书公司印行”。
曾被龙文书店收藏
这30张历经几十年风雨已经微微泛黄的明信片,是丁一华在1995年捐赠给金山县博物馆的,当时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那年,丁一华58岁,这套明信片已经相伴他47年。也就是说,他11岁就得到了这套明信片。”余思彦说。
对于这套明信片的来历,丁一华曾透露,是其伯父送给他的。而在丁一华曾经的同事张更生写下的一段文字里,也介绍了明信片背后的故事。“这套图片共30张,当时由丁一华的伯父许晚成先生开设的龙文书店收藏。后来许先生去香港,就把这套图片送给侄子丁一华。于是,这套图片历经风雨,陪伴老丁走过47个春秋。”在张更生的描述中,丁一华一生坎坷,喜欢舞文弄墨,冒着极大的风险收藏了这套《淞沪抗战写真图片》,尤其是在特殊年代,他曾将明信片用塑料袋密封后放在瓮里深埋地下。
余思彦馆长表示,丁一华的伯父许晚成是当时沪上知名调查家,不但创办了龙文书店,还出版了很多调查书籍。在他看来,丁一华受伯父影响,收藏了这套明信片47年,然后捐赠给博物馆,也是一种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捐赠明信片后,丁一华仍“意犹未尽”,于是萌发了一个想法:如果把图片内容再配上文字,岂不是能更完整地把这段史实留给后人?随后,他立即投入到搜集相关史料的行动中去。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搜集了众多有价值的抗战真实史料,整理成文,形成了一本《血染上海滩》册子。
张更生在为《血染上海滩》写的序中评价说,这本书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讴歌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气概。而丁一华珍藏30张明信片以及搜集整理这本史稿的初衷,就是让后来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
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向记者讲述明信片的故事。
明信片将于本月下旬再展
作为金山区博物馆下设的一个场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坐落于金山区南安路87号,是为铭记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在此登陆、制造“十月初三惨案”的历史而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山人民就在金山卫城南门这里做一些纪念活动,包括立碑、建亭等,纪念园也是在金山卫城南门遗址上建立起的一个纪念地。”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介绍说,2004年以来,金山卫抗战遗址先后实施了3次改扩建,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已成为市民百姓开展缅怀祭奠英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是淞沪会战遗址的重要拼图,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抗战史中,分量厚重。
自今年7月5日起,为进一步完善丰富金山卫抗战史料馆展陈,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对展陈进行局部调整,暂停对外开放。8月上旬现场采访时,青年报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
余思彦介绍说,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的金山卫抗战史料馆,集中展现了金山卫地区抗战的一些史实,包括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在金山卫城南门登陆,以及当时中国军队驻守驻防的一些情况等。“日军登陆后,中国军队奋起阻击,当时的队伍主要是湘军,战斗非常惨烈。”余思彦表示,在阻击战中,三位将领王子隆、李伯蛟、方学苏相继牺牲,金山卫抗战史料馆也对他们的抗战事迹进行了展示。
余思彦透露,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计划于8月下旬重新对外开放,届时,包括30张明信片在内的众多抗战史料将重新与市民见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