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100万”政策显成效,浦东将打造“青年科创第一城”
2025-08-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今年,浦东新区发布“浦东青创15条”政策,重点推出“两个100万”政策,即100万平方米低租金青年公寓与100万平方米低租金创业空间,目前低租金青年公寓已经吸引5000余人申报,低租金创业空间已吸引176个青年科创项目申请。这是记者从8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浦东专场上获悉的。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表示,浦东还将不断提高青年人才归属感,打造“青年科创第一城”。

▎ 低租金创业空间已吸引176个青年科创项目申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16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首场发布会围绕“打造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卓越浦东”主题展开。

打造卓越浦东,人才是重要因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李政表示,目前浦东全区人才总量超过200万,陆家嘴和张江各有55万优秀人才,形成了系统集成的人才政策体系。从院士、博士后到技能人才,从金融、航运、法律服务人才到教育、卫生、现代农业人才,国内人才、海外人才,浦东已形成体系完备的人才政策。

为了吸引人才,浦东也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对于顶尖人才、战略科技人才,浦东给予个人和团队最高700万元资助,给予项目最高1亿元支持;对海外人才,推出一系列外籍人才出入境、停居留、工作准入、创新创业的便利化措施。

“浦东新区格外重视青年人才。”李政表示,今年4月新区出台以“两个100万”为重点的“青创15条”,向青年推出100万平方米低租金青年公寓和100万平方米低租金创业空间,目前已经吸引5000余人申报低租金青年公寓,150个“低租金创业空间”已吸引176个青年科创项目申请。

浦东还针对大学生的实习痛点,搭建大学生实习对接平台,帮助在校大学生到浦东的科技企业实习;创设“浦东国际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岗位对接、政策帮办、城市体验等“职业首站”“创业首站”服务;打造了一批青年人才社区,设立“浦东青年学堂”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归属感,让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李政表示,浦东新区还将结合各类人才的评价反馈和诉求,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结合浦东的改革优势,不断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服务支持体系,努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努力把浦东打造成为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人才创新创业第一站”,打造“青年科创第一城”。

受访者/图

▎ 高水平改革开放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成果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发布会上,李政介绍了浦东新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据介绍,2024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人均GDP达到4.31万美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76的GDP、1/17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今年以来,通过拼经济、闯改革、搞建设、惠民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5%,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5.9%,实到外资增长36.1%,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0.5%,新设企业数增长28.1%。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工业占比稳中有升,2024年为22.1%,比2020年提高0.2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从占GDP比重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10.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4.5%;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48.4%提高到53.6%。

作为改革前沿阵地,浦东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成果。如在率先挺进改革深水区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着力推动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近5500个,年交易额超50亿元;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已向社会开放近400个政府数据集;探索创新“隔墙售电”机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就近交易。

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便利经营主体进入和退出,“一业一证”改革从“单一业态”到“融合业态”拓展,累计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7万余张;“准营承诺即入制”核发许可证超5000张,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惠及企业19万户;3.7万户企业通过经营范围登记改革新政受惠;累计为超1.6万户企业办理简易注销登记。

浦东还在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构筑开放平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年内将完成封闭验收;今年围绕功能升级,聚焦“走出去”发展战略,设立了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联动11家理事单位和72家战略合作伙伴,助力国内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发展,力争到“十五五”末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受访者/图

▎ 不断提高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

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李政表示,浦东坚持把强化“四大功能”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新增原油期权、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以及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等一批国际化交易品种,落地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平台,拓宽“债券通”“沪港通”“沪伦通”等跨境投融资渠道,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上海价格”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9家、国际经济组织19家。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张江科学城。聚焦高校、人才、融资、活力等关键环节用劲使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集聚了14个大科学设施、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所本科以上高校、50余家重点科研院所、17家新型研发机构、286家外资研发中心、908家企业研发机构、2787家专精特新企业、5026家高新技术企业、4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畅通“从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十四五”以来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8.7%,财政科技投入五年累计553.04亿元,有效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5.69万件,增长1.81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0件增加到97件,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39项。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推动三大先导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集成电路以“设计引领、全链布局”为重点,形成覆盖EDA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高端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链条产业体系,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全国1/5。生物医药以“源创首发、走向世界”为重点,现有在研管线近2000个,其中一类新药800多个;研发成果进入爆发期,“十四五”以来获批国产一类创新药23个,国产创新三类医疗器械27个,总量分别达到28个、36个,今年获批一类新药6个,占全国14%。人工智能以“要素支撑、融合赋能”为重点,建设模力社区,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200余家,28个大模型已完成备案。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2024年,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77.8万吨,首次位列全球第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588万标箱,助力上海港连续15年全球第一;口岸贸易规模达到10.64万亿元,占到全国1/4。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